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史注也大为发展,裴骃《史记集解》、晋灼《汉书集注》、臣瓒《汉书音义》、裴松之《三国志注》、刘昭《续汉书注》、刘孝标《世说新语注》、杨衒之《洛阳伽蓝记》自注,皆史注名作。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史家视野开阔,撰述多途,除大量的皇朝史著述外,在民族史、地方史、家族史、人物传、域外史、史论、史评、史注等许多方面,都有丰富的成果,显示出史学多途发展的盎然生机。
二、撰写皇朝史的**
《史记》奠定了纪传体史书的基础,《汉书》开皇朝史撰述的先声,继而有《东观汉记》和《汉纪》的行世,于是后世史家极重视皇朝史的撰写。
这一时期,由于封建政权割据、对峙和频频更迭,出现了大批皇朝,其中不少虽兴替匆匆,然皆各修其史,这是史家撰写皇朝史出现**之史学上和历史上的原因。
《隋书·经籍志》以纪传体皇朝史为“正史”
,刘知幾《史通·古今正史》篇则包含有编年体皇朝史在内。
这里说的皇朝史,是兼含两种体裁的。
这一时期,史家所撰东汉史有十二种,今存的只有司马彪《续汉书》八志三十卷、袁宏《后汉纪》和范晔《后汉书》。
各史佚文,有清人汪文台《七家后汉书》辑本和今人周天游《八家后汉书辑注》。
这一时期的三国史撰述有十五种,今仅存陈寿《三国志》。
裴松之作《三国志注》,保存了诸史部分佚文,为世所重。
晋史撰述有二十三种,包括纪传体十二种、编年体十一种,尽佚。
今人乔治忠采前人所辑佚文,合为《众家编年体晋史》一册,可资参考。
关于十六国史的撰述,这时期共有二十九种,以崔鸿《十六国春秋》最为完备,然尽数亡佚。
清人汤球有《十六国春秋辑补》,庶可窥其一斑。
这时期的南朝史撰述有二十二种,今存者仅有沈约的《宋书》和萧子显的《齐书》(后人称《南齐书》)两种。
北朝史的撰述,相形之下,显得寥落不振。
今存魏收《魏书》是最能反映北朝史撰述成就的著作。
此外,两晋南北朝时“起居注”
的发展也是这时期皇朝史撰述的一个方面。
下面,依次略述几部现存的有代表性的著作。
关于《续汉书》八志、《后汉纪》和《后汉书》。
《续汉书》八十篇,西晋司马彪(?—约306年)撰,是一部“通综上下,旁贯庶事”
[5],包括纪、志、传完整的东汉史。
后纪、传散亡,仅存八志,即律历、礼仪、祭祀、天文、五行、郡国、百官、舆服,共三十篇。
其中百官、舆服二志,是《史记》《汉书》所没有的。
它的思想特点是:注重考察典章制度的变化以及与前史的联系,强调以“君威”
“臣仪”
为核心的“顺礼”
等级秩序,推崇“务从节约”
的政治作风。
它把对历史的考察和现实的需要结合起来了,而现实的需要便是“教世”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