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最初的步履(第3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它们大致写出了西周的盛衰史。

作为史诗来看,它们半是诗歌,半是史篇,写得笼统而夸张;但它们对先王的歌颂或讥刺,对史学在传记和纪事本末方面的发展,都包含着创始的意义。

《大雅·**》中有“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的诗句,也反映出历史鉴戒思想。

广义地看,《诗经》中的其他部分,也具有史诗的价值。

二、国史和《春秋》

西周末年,周王朝和各诸侯国已具有史书性质的史册,我们把它们称为国史。

而在当时,则一般统称为“春秋”

《左传》昭公二年记晋国韩宣子至鲁,“观书于太史氏,见《易象》与《鲁春秋》”

《国语·晋语七》和《楚语上》分别记有“习于春秋”

“教之春秋”

的话。

《墨子·明鬼下》还有“周之春秋”

“燕之春秋”

“宋之春秋”

“齐之春秋”

的引证。

孟子从政治形势的变化,指出了国史代替史诗的趋势,他说:“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

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

[12]孟子的话,说明了史学萌芽阶段的一个重要的变化。

当时的国史,没有一部流传下来。

根据现有的文献记载推断,国史在形式上当具备时间、地点、人物、人物活动和这种活动的连续性的记载条件,在内容上仍是对贵族活动的记录,书写工具上主要是“书之竹帛”

国史记载人物活动的连续性,这是它的一大特点,是较之于卜辞、金文记载的一大进步。

国史不独记本国之事,也记诸侯会盟与他国见告之事,所记范围较之于《尚书》来得开阔,这也是它的一个特点和进步。

国史还有一个特点和进步的地方,是它的记载不像《诗经·大雅》那样带着史诗的笼统和夸张,也不像卜辞、金文和《尚书》那样突出贞卜和册祝,而着重于德刑礼义这些世俗的内容。

对于国史的这些认识,我们可以通过《左传》《国语》等书的有关片断的记载而窥其踪迹。

国史的出现,标志着严格意义上的史书的诞生。

春秋末年,孔子以鲁国国史(“鲁之春秋”

)为基础,参考周王朝国史和列国国史,撰成《春秋》一书。

对此,司马迁概括说:

孔子明王道,干七十余君,莫能用,故西观周室,论史记旧闻,兴于鲁而次《春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修道种田平天下我真的是捡漏王我在洪荒苟到成圣全职公敌每次穿越都在大理寺牢房惊!揍了秦爷后他每晚来馋我豪门父母和顶流哥哥终于找到了我穿书后我成了修仙界最佳师尊网游之最强传说诸世大罗科普精灵:最强宝可梦教父初始职业刺客之王我在末世赚积分沙雕攻在虐文世界搞钱斗罗之幕后大佬素云涛高武:我死后记忆曝光,女儿泪崩八爷在清穿文里割韭菜[共享空间]农门娇俏小厨娘无妄轮回志我在通关游戏当大佬替宋诸天最强大佬快穿之病娇反派甜又撩吞噬星空:图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