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鉴识和探赜(第2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刘知幾认为“欲求铨核得中,其唯千载一遇乎”

,这是极而言之。

他说的“世缺知音”

,显然是受了刘勰讲的“逢其知音,千载其一”

的影响。

在这个问题上,章学诚的认识似近于符合实际。

他论《知难》说:

夫人之所以谓知者,非知其姓与名也,亦非知其声容之与笑貌也;读其书,知其言,知其所以为言而已矣。

读其书者,天下比比矣;知其言者,千不得百焉。

知其言者,天下寥寥矣;知其所以为言者,百不得一焉。

然而天下皆曰:我能读其书,知其所以为言矣。

此知之难也。

[2]

章学诚指出所谓《知难》,不仅在于“读其书,知其言”

,而尤其在于“知其所以为言”

,这就从一个重要的方面把刘知幾说的“铨核得中”

讲得更具体、更深刻了。

知言之难,故于评论不可不慎。

在这一点上,刘、章主旨是一致的。

至于章学诚所批评的“天下皆曰‘我能读其书,知其所以为言矣’”

的现象的存在,恰是道出了史学批评之误区的难以避免。

这正是刘知幾《史通·探赜》篇所要论述的主旨。

二、误区种种

《探赜》篇首先指出,评论的失误会造成不良的后果,这就是:“前哲所作,后来是观,苟失其指归,则难以传授。

而或有妄生穿凿,轻究本源,是乖作者之深旨,误生人之后学,其为谬也,不亦甚乎!”

[3]如果评论曲解了作者的思想而贻误后学,这是双重的错误,自应是不良后果中最为严重的。

这些话,反映出了刘知幾对评论的严肃态度。

根据刘知幾的概括,史学批评大致有以下几种误区。

一是猜度。

刘知幾针对孙盛“称《左氏春秋》书吴、楚则略,荀悦《汉纪》述匈奴则简,盖所以贱夷狄而贵诸夏”

的说法,认为这是“强奏庸音,持为足曲”

的做法。

刘知幾从春秋时期“诸国错峙,关梁不通”

的历史实际,说明“史官所书,罕能周悉”

,同汉代“四海一家”

之史官所具备的条件是不可等量齐观的。

他又举出《左传》详载戎子驹支、长狄、郯子之事,证明《左传》并不是要通过记载之略以表示“贱夷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修道种田平天下我真的是捡漏王我在洪荒苟到成圣全职公敌每次穿越都在大理寺牢房惊!揍了秦爷后他每晚来馋我豪门父母和顶流哥哥终于找到了我穿书后我成了修仙界最佳师尊网游之最强传说诸世大罗科普精灵:最强宝可梦教父初始职业刺客之王我在末世赚积分沙雕攻在虐文世界搞钱斗罗之幕后大佬素云涛高武:我死后记忆曝光,女儿泪崩八爷在清穿文里割韭菜[共享空间]农门娇俏小厨娘无妄轮回志我在通关游戏当大佬替宋诸天最强大佬快穿之病娇反派甜又撩吞噬星空:图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