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之意。
曹冏、陆机说的“先王”
,或起于夏朝,或始自黄帝、唐尧,他们把分封制看得这样古老,无疑是出于臆测。
对于曹、陆二人的认识,后人有不同的评论。
唐人颜师古、刘秩大致是赞同这种认识的;而魏徵、李百药、杜佑、柳宗元是明确批评这种认识的。
李百药和柳宗元分别写了题为《封建论》的专文,进行辩难。
他们的所谓“封建”
,是指“封国土,建诸侯”
即分封制。
李百药从历史进化的观点出发,批评曹、陆等“著述之家”
在对待分封制上是“多守常辙,莫不情忘今古,理蔽浇淳”
,恢复分封制无异于“以结绳之化,行虞夏之朝;用象刑之典,理刘〔汉〕曹〔魏〕之末”
;果真如此,则纲纪紊乱,断可知焉。
李百药进而认为:“得失成败,各有由焉。”
他引用“天地盈虚,与时消息,况于人乎”
[3]的古训来证明自己的论点。
不过,李百药对“与时消息”
并未做出理论的说明。
从史学批评来看,柳宗元的《封建论》有更浓厚的理论色彩。
柳宗元从分封制的产生和沿袭去推究它产生的原因,从而涉及人类初始的一些问题。
从今天的认识来看,这是涉及国家起源和历史进程的物质动因了。
柳宗元的《封建论》是为唐宪宗等对藩镇用兵提供历史方面的说明,它在历史理论和史学批评上的贡献是提出了“势”
,这一历史哲学范畴作为“圣人之意”
的对立面来说明历史变化的动因。
柳宗元指出:“彼封建者,更古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而莫能去之,盖非不欲去之也,势不可也。
势之来,则其生人之初乎?不初,无以有封建;封建,非圣人意也。”
他从“生人”
之初为“自奉自卫”
的发展趋势,阐明“封建”
产生是一个自然过程,“非圣人意也,势也”
。
他还以丰富的历史事实证明,郡县制的实行,不仅有其必然性,也有其优越性。
他以周、秦、汉、唐为例,认为周之亡“失在于制,不在于政”
,秦之亡“失在于政,不在于制”
;汉代“有叛国(指封国——引者),而无叛郡”
,所以“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唐代“有叛将(指藩镇——引者),而无叛州”
,足见“郡县之设,固不可革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