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辉煌的时代
banner"
>
一、《资治通鉴》和《通志》
两宋时期是中国古代史学取得辉煌成就的时代;早于北宋建立的辽和先于南宋灭亡的金,同两宋的关系至为密切,它们在发展史学上的成就丰富了中华民族史学的内容。
两宋史学,在通史撰述、当代史撰述和历史文献学方面都有巨大的成就,在民族史、域外史、学术史和史学批评方面也都取得了重要成果。
《资治通鉴》和《通志》是宋代史学上影响最大的两部通史著作。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1019—1086年)主编,刘恕、范祖禹、刘攽分撰,最后由司马光删削、修订成书。
全书二九四卷,编年记事,上限起自战国时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前403年),以示“周虽未灭,王制尽矣”
,下限迄于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以衔本朝国史,是一部包含了1362年史事的编年体通史巨著。
同时,司马光还撰有《资治通鉴目录》三十卷,“略举事目,年经国纬,以备检寻”
;《资治通鉴考异》三十卷,“参考群书,评其同异,俾归一涂”
[1]。
《目录》相当于大事编年提要,《考异》以明史料取舍之故,与本书相辅而行。
《资治通鉴》继承了《春秋》《左传》《汉纪》《后汉纪》《统史》等书的传统和优点,把编年体史书发展到成熟的阶段。
《资治通鉴》记事连贯而丰赡,扩大了编年体史书在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上的容量。
所记内容以政治、军事、民族关系等为主,兼及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重要历史人物。
在丰富、纷繁的历史内容中,司马光“专取关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
而特意详述,以达到“监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嘉善矜恶,取是舍非”
[2],为现实提供借鉴的目的。
清人王夫之认为,《资治通鉴》包含了“君道”
“臣谊”
“国是”
“民情”
等多方面内容,证明它在历史借鉴方面有广泛的作用。
《资治通鉴》对历史的表述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它写战争,善于把战事前的紧张策划、战事中的防守和奇袭写得十分出色。
其中关于赤壁之战、淝水之战、西魏韦孝宽之守玉壁、唐朝李愬平蔡州之役等战事的描述,都是脍炙人口的精彩史文。
它写历史场面,能使人感受到不同的气氛。
如卷一九四记唐太宗置酒故汉未央宫,颉利可汗起舞,南蛮酋长冯智戴咏诗,李渊高兴地说:“胡、越一家,自古未有也!”
李世民也说,他不学刘邦“妄自矜大”
,于是“殿上皆呼万岁”
,这是写出了和谐、热烈的气氛。
又如,卷二二三记郭子仪单骑见回纥,是先写出了军营中的紧张,然后转向热烈气氛。
它也善于从具体的事件中写出人物的心理、精神和智慧,如淝水之战中的谢安的心理活动,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所用的谋略,在唐太宗盛怒之下长孙皇后“具朝服立于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