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史学批评家的历史命运(第1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史学批评家的历史命运

banner"

>

——关于批评的批评

一、批评之批评的历史

大凡有影响的史学批评,都会在其后引出一连串关于批评的批评,以至于形成一段批评之批评的历史。

这种现象,在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发展史上,是屡见不鲜的。

孔子对董狐的评论,《左传》、孟子对《春秋》的评论,《国语》对左史倚相的评论等,都引发后人在此基础上的许多评论。

班彪、班固对《史记》的评论,张辅关于《史记》《汉书》比较的评论等,在一二千年中不断地被后人评论,成为《史记》《汉书》评论长河的滥觞。

刘知幾披阅群史,评论众家,不仅涉及许多前人的评论,尤其为后来历代史家提供了评论的目标。

所有这些,汇合成了汪洋的史学批评之批评的历史。

这种现象说明,史学批评作为史家对史学的一种认识活动,同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活动一样,并不是一人一时所能完成的。

顾炎武说:“天下之理无穷”

,“故昔日之得,不足以为矜;后日之成,不容以自限”

[1]。

这说的是他自己对于治学的认识和境界,但这句话却具有认识论上的真理价值。

史学批评之批评的历史,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历代史家对于史学不断认识的规律。

刘知幾自叙其少年时代读史的心得和感受时说:“自小观书,喜谈名理,其所悟者,皆得之襟腑,非由染习。

故始在总角,读班、谢两汉,便怪前书不应有《古今人表》,后书宜为更始立纪。

当时闻者,共责以为童子何知,而敢轻议前哲。

于是赧然自失,无辞以对。

其后见张衡、范晔集,果以二史为非。

其有暗合于古人者,盖不可胜纪。

始知流俗之士,难与之言。

凡有异同,蓄诸方寸。”

[2]这段话或许有所夸张,但它生动地反映了史学批评确非一人一时所能完成的这一认识规律。

当然,年轻时期的刘知幾对于史学批评之批评,还没有自觉的意识,只是停留在“暗合于古人”

的阶段。

而在他撰写《史通》时,便明确地认识到此书“多讥往哲,喜述前非”

,其中便包含了对史学批评之批评的自觉意识。

史学批评之批评的历史,贯穿着史学批评家刻意创新的求异意识。

顾炎武《日知录》卷首说:“愚自少读书,有所得,辄记之。

其有不合,时复改定;或古人先我而有者,则遂削之。

积三十余年乃成一编。”

《日知录》不是史学批评的专书,但其中有不少内容是跟史学批评相关的。

章学诚在致友人书中诚恳地写道:

鄙著《通义》,凡意见有与古人不约而同者,必著前人之说,示不相袭,幸足下与同志诸君为检先儒绪论,审有似此者否也?如其有之,幸即寄示,俾得免于雷同剿说之愆,感荷非浅鲜矣。

[3]

这里说的“有与古人不约而同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修道种田平天下我真的是捡漏王我在洪荒苟到成圣全职公敌每次穿越都在大理寺牢房惊!揍了秦爷后他每晚来馋我豪门父母和顶流哥哥终于找到了我穿书后我成了修仙界最佳师尊网游之最强传说诸世大罗科普精灵:最强宝可梦教父初始职业刺客之王我在末世赚积分沙雕攻在虐文世界搞钱斗罗之幕后大佬素云涛高武:我死后记忆曝光,女儿泪崩八爷在清穿文里割韭菜[共享空间]农门娇俏小厨娘无妄轮回志我在通关游戏当大佬替宋诸天最强大佬快穿之病娇反派甜又撩吞噬星空:图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