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五萧伯纳贝多芬百年祭选1(第2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莫扎特是更有远见的,他听了贝多芬的演奏后说:“有一天他是要出名的”

,但是即使莫扎特活得长些,这两个人恐也难以相处下去。

贝多芬对莫扎特有一种出于道德原因的恐怖。

莫扎特在他的音乐中给贵族中的浪子唐璜[5]加上了一圈迷人的圣光,然后像一个天生的戏剧家那样运用道德的灵活性又回过来给莎拉斯特罗[6]加上神人的光辉,给他口中的歌词谱上前所未有的就是出自上帝口中都不会显得不相称的乐调。

贝多芬不是戏剧家;赋予道德以灵活性对他来说就是一种可厌恶的玩世不恭。

他仍然认为莫扎特是大师中的大师(这不是一顶空洞的高帽子,它的的确确就是说莫扎特是个为作曲家们欣赏的作曲家,而远不是流行作曲家);可是莫扎特是穿紧腿裤的宫廷侍从,而贝多芬却是个穿散腿裤的激进共和主义者;同样的海顿也是穿传统制服的侍从。

在贝多芬和他们之间隔着一场法国大革命,划分开了18世纪和19世纪。

但对贝多芬来说,莫扎特可不如海顿,因为他把道德当儿戏,用迷人的音乐把罪恶谱成德行般奇妙。

如同每一个真正激进共和主义者都具有的,贝多芬身上的清教徒性格使他反对莫扎特,固然莫扎特曾向他启示了19世纪音乐的各种创新的可能。

由贝多芬上溯到汉德尔,一位和贝多芬同样倔强的老单身汉,把他当作英雄。

汉德尔瞧不上莫扎特崇拜的英雄格鲁克,虽然在汉德尔的《弥赛亚》[7]里的田园乐是极为接近格鲁克在他的歌剧《奥菲阿》里那些向我们展示出天堂的原野的各个场面的。

(周珏良译)

【注释】

[1]选自《外国散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

[2]蓬巴杜夫人(1721—1764):法王路易十五的情妇。

[3]格鲁克(1714—1787):奥地利作曲家。

[4]海顿(1723—1809):奥地利作曲家。

[5]唐璜:英国诗人拜伦长诗《唐璜》的主人公。

唐璜的传说在17世纪前已流行于欧洲,在那以后他成为许多音乐、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

[6]莎拉斯特罗:莫扎特的歌剧《魔笛》中的一个代表真理和光明的人物。

[7]《弥赛亚》:汉德尔谱写的宗教歌咏大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修道种田平天下我真的是捡漏王我在洪荒苟到成圣全职公敌每次穿越都在大理寺牢房惊!揍了秦爷后他每晚来馋我豪门父母和顶流哥哥终于找到了我穿书后我成了修仙界最佳师尊网游之最强传说诸世大罗科普精灵:最强宝可梦教父初始职业刺客之王我在末世赚积分沙雕攻在虐文世界搞钱斗罗之幕后大佬素云涛高武:我死后记忆曝光,女儿泪崩八爷在清穿文里割韭菜[共享空间]农门娇俏小厨娘无妄轮回志我在通关游戏当大佬替宋诸天最强大佬快穿之病娇反派甜又撩吞噬星空:图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