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一词只是在表述1949年以前的某些思想家的师范教育思想时才偶尔使用。
由宋嗣廉、韩力学主编的《中国师范教育通览》大概是唯一以专章的篇幅讨论“师范教育理论”
的著述了。
“教师教育理论”
概念,只是从20世纪90年代末才开始零零星星被学者们作为论文标题使用,到2006年止,根据笔者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对核心期刊的查询,以“教师教育理论”
为标题公开发表的论文仅有六篇。
[1]当然,我国也有为数不少的“师范教育学”
或“师范教育概论”
一类的著述,也进行一些相关的理论研究,但是都没有直接称为“理论”
。
教师教育研究中“理论”
或者“思想”
的缺席,有学者提出三种可能的解释:一是有关教师教育的各种观念、命题和判断大多处于“内隐”
状态,无论是在教师教育者的教学行为中,还是在师范教育制度、规章的实践中,隐匿在上述个体和机构行为背后的那些推动教育行为的潜在理念并没有得到自觉而系统的反省,因而难以上升到明示、系统的状态而被称作理论;二是由于教育理论自身建设不足,人们羞于或者根本就未想到将有关教师教育的陈述冠以理论的称号;三是以“学科”
或“概论”
等概念替代“理论”
的概念。
[2]我国教师教育理论研究的缺乏,尽管并不意味着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师教育制度、实践和研究是没有理论指导和支撑的,但是如果这些制度和实践背后隐藏的理念能够得以整理和廓清,更能够有效地指导我国教师教育改革。
因此,梳理美国教师教育思想的发展脉络,考察它与教师教育实践的互动,将拓展我们思考教师教育的视野,丰富教师教育的理论基础,从而有助于我国教师教育理论体系的突破和创新。
第三,从外国教育史研究的角度来说,研究美国教师教育思想的意义在于丰富外国教育史研究,增进我们对国外教师教育的认识。
美国当代历史学家斯特龙伯格(R.N.Str)指出,“在事件的背后是思想,至少可以说,思想是事件的重要组成因素……思想史最关注的,正是在重大历史事件的形成过程中,思想和行为之间的互动”
[3]。
目前我国学者对美国教师教育的历史考察成果主要集中在对其制度和实践的历史发展上,如郭志明的《美国教师专业规范历史研究》和周钧的《美国教师教育认可标准的变革与发展》两篇博士学位论文,其中虽然涉及一些美国教师教育思想和理论,但是并没有专门对此进行系统的探讨。
因此,对美国教师教育思想进行历史考察能够进一步丰富已有的研究,从而丰富外国教育史研究。
[1]这六篇分别是张健:《理论与实践:教师教育哲学中的两个基本范畴》,载《外国教育研究》,1996(6);谢安邦:《教师教育一体化改革的理论探讨》,载《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7(5);唐玉光:《新世纪的教师教育:理论、制度、政策——第三届教师教育政策分析高级研讨会综述》,载《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5);唐松林、荀渊:《从目标到规律到模式——教师教育研究中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载《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2);柳海民、史宁中:《专业化教师教育课程的理论样态与基本结构》,载《课程·教材·教法》,2004(10);唐晓欣:《对话与融合: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载《当代教育科学》,2005(12)。
[2]洪明:《西方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第83~85页,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
[3]【美】罗兰·斯特龙伯格:《西方现代思想史》,第3~4页,刘北成、赵国新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