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1933年由许多著名进步主义教育家撰稿、由克伯屈主编的《教育前沿》(theEdualFrontier,或译《教育新领域》《教育边疆》)一书出版。
其中第八章是由克伯屈执笔,详细阐述社会取向的教师教育改革思想。
(一)批判教育科学化潮流
克伯屈首先对当时占据主流的教育科学化趋向提出批评。
他指出大学中教育研究的极大发展导致了教师培养的片面性。
因为在这些研究中占主导的是将心理学研究不加辨别套用在教师教育上,将整体假设为由相互分离的各部分累加而成的结果。
在这种假设之下,教师培训也就相应地强**学习惯的养成,强调师范生掌握专门技术和具体步骤。
这种原子论式的科学取向教育研究对教育造成的危害,克伯屈有着深刻的认识。
他指出,“20多年来,研究一直都强**育的科学的、非人性的方面,结果导致技术和步骤的堆砌而忽视对社会的见解和导向。
实际上,这样的教育研究在很多时候甚至是反社会的,因为很多人相信只要以科学的和统计的方式处理事实就能满足所有的教育需要,达到教育目的。
需要指出的是,对普遍的社会意义的考虑长期以来都是被忽视的”
[12]。
很显然,他并不满意专业取向教师教育寻求教学专业的科学基础的思路。
进而,他指出机械的教育科学导向对教师教育的危害。
“如果少数专家的思考就足够了,那么教师的培养也就简化成未来教师掌握专家制造出来的具体材料。
那么,普通教师的个人思考就不可能了,而且也被认为是没有必要、无用的。
而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的专业培训也就真正成了技术‘训练’(training)。”
[13]克伯屈的批评表达了对技术理性之下教师教育异化成为简单机械的技术训练的担忧,这也是对唯科学的专业取向教师教育的最早批判。
(二)教师专业教育的意义:培养未来教师的教育哲学
克伯屈认为,教育工作的核心就是引导教育的过程,因此教育者的培养也就涉及两个相互关联方面。
“一方面,教育者必须了解个体的生活过程以及学习对个人生活的持续构建上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教育者必须了解社会的过程以及教育对社会的持续构建的重要意义。”
[14]由此,教师必须具有一种社会理想,并且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够产生更好的社会。
教师接受专业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帮助教师理解社会与教育的关系,培养未来教师的教育理想。
他认为,教师专业教育的核心和主要特征应该是构建教师对生活和教育的具有包容性和批判性的见解。
师范生对所有技术和步骤——不管是教学的技术,还是测量的、管理的、督导的——学习和应用都必须意识到它们所蕴涵的价值观。
因此,教育哲学的建立和运用就应该是教师专业教育的主要目的。
他进一步指出,构建这样的教育哲学,“社会因素应该成为导向性的根本因素。
必须将个人生活放到它所在的社会环境中理解……培养教育者的一个目的就是帮助教育者建立更具包容性的社会洞察力”
[15]。
社会洞察力的培养,意味着教师教育重在提升未来教师的理性判断和思考能力,因此,克伯屈反对以“训练”
(train)一词指代教师培养,因为它意味着教师培养就是新手教师掌握和使用教育专家所构建的理念和步骤,而且这个过程又常常被简化为记忆和操练。
他倾向于采用“教育”
(edu)一词来指代教师培养,因为“它是指帮助他人具备理智能力,进行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过程”
[16]。
从他对培训和教育的词义区分,可见克伯屈将教师教育理解为一种未来教师学会以理智方式思考和实施教育的过程,而不仅仅是技术培训过程。
(三)改革教师教育的具体建议
基于对教师教育的基本假设,克伯屈也提出以社会为导向改革教师教育的具体建议。
第一,他认为应该培养教师教育机构中教员自身的社会态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