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埃马德如是说
banner"
>
11月27日,法国钢琴家埃马德在国家大剧院举行了一次独奏音乐会,音乐会没有想象中的火爆,一来可能因为这天不是休息日,再加上大风呼号天气异常寒冷;二来埃马德在中国观众的心中还有些陌生;三来因为埃马德选择的曲目显然不是琴童家长们所熟悉的,可能连作曲家的名字都不熟悉。
如此三个原因,使这场音乐会场面显得有些清淡,不过这很好,对于“小众”
的埃马德来说,只要有一些虔诚而来者,足矣。
这其实已经是埃马德第二次来到中国了。
上一次,同样是在国家大剧院,埃马德选择了布列兹、利盖蒂和德彪西的前奏曲。
他的演奏勾勒出一位典型法国音乐家的特征:音色富于变幻,层次丰富多彩,感性的涂抹画面,几乎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意境的营造上,不在音乐结构上费过多笔墨,细节精彩纷呈。
这次独奏音乐会埃马德在选择曲目时仍然保持原有风格,选择了匈牙利作曲家库塔格的钢琴套曲《游戏》、利盖蒂的五首《练习曲》和巴赫的六首赋格。
有趣的是,库塔格的作品、利盖蒂的作品和巴赫的赋格穿插进行,音乐无论在调性、风格、气质上都无甚紧密联系,看来,这次埃马德又要“任性”
一次,来一次“意识流”
游戏了。
我一直把埃马德看作古典音乐舞台上的“时尚类”
人物,倒不是指他的曲目过于当代化,而是说他的选曲理念充满法国时尚T台的前卫感。
尤其是最近七八年,埃马德非常喜欢把不同风格、不同时代的曲目进行组合,用当下流行的词来说,可以叫“混搭”
、“拼接”
,也可以视之为反复“穿越”
。
像很多服装设计师非常善于将完全不同的风格或材质组合在一起,繁复的搭配极简的,刻板的搭配飘逸的,坚挺的搭配温柔的,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
又像电影导演,善于“蒙太奇”
剪接,在不同时代不同场景的画面中切换,从而引人生发一种新奇的感受。
如果说上一次音乐会埃马德还考虑听众感受,那么今天,台上的他已经完全忘却周围的环境,开始自说自话,沉浸在他想要的世界中了。
演出中,只有一束明亮的灯光停留在键盘上,舞台四周一片黑暗,观众席上灯光也几乎被压到最暗。
这样的氛围非常适合演奏埃马德精心调制的音乐。
事实上,他将整场音乐会的曲目看作一个整体,寻求的是不间断的对比效果,如果没有猜错,我相信他本人宁愿没有中场休息,这样才能让“意识流”
持续下去,并在整场曲目的下半部分达到**。
上半场欧洲先锋派作曲家库塔格的作品再一次显示了埃马德与梅西安家族长期而密切的联系。
埃马德深受这位法国当代最伟大的作曲家的影响,对他的崇拜与敬仰已经无以复加,同时他也深得后者的要义。
埃马德12岁就进入巴黎高等音乐学院师从梅西安的妻子萝莉欧学钢琴,在他早年的演出生涯中,1973年赢得梅西安音乐比赛的第一名成为一个里程碑。
而对于埃马德本人来说,后来看重的更是与这些当代音乐史的关键人物建立起来的个人联系。
选择库塔格正说明了这一点。
库塔格1926年生在罗马尼亚,后来加入匈牙利国籍。
早年音乐风格深受巴托克和科达伊的影响,后来接受韦伯恩的序列主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