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钢琴三重奏》(op.97),总让人觉得未尽其味,离满足还有一步之遥,比起卡萨尔斯三重奏团(TheCasalsTrio)来,轻易就分出高下。
但是绝大多数“非常规”
组合还是会让人兴奋地享受一套作品,尤其是那些趣味相投的音乐家们在一起。
最近我得到几套唱片,是EMI唱片公司出品的阿格里奇和乐坛挚友们在瑞士卢加诺音乐节演奏的现场录音。
接连两个周末,我从早晨起来时就开始听这套唱片,总是有听不够的感觉,新鲜毫无冲淡的感觉。
卢加诺音乐节2002年由阿格里奇创办,是特立独行的阿格里奇和乐坛朋友以及才华横溢的乐坛新秀的世外桃源。
退出独奏舞台的阿格里奇在这里如鱼得水,一方面鼓励和培养年轻人才,另一方面大胆尝试新作品,整个音乐节以室内乐为主,关键字是“发掘”
与“尝试”
,气氛轻松和谐,充满其乐融融的家庭感。
音乐节至今已有十几年历史,除了2002年和2003年的演出录音合二为一外,其他年度均有一套CD面世。
其中既能看到普雷特涅夫、麦斯基、科瓦切维奇、卡皮松、德罗宾斯基、罗曼诺夫-史瓦兹柏格、莫吉列夫斯基等熟悉的音乐家的名字,听到莫扎特、舒伯特、舒曼、拉赫玛尼诺夫、拉威尔等人的作品,也能听到钢琴家亚历山大·古宁(AlexanderGurning)、克里斯蒂娜·马通(aMarton)等古典乐坛新生力量的声音,听到布索尼改编的莫扎特作品、格里格改编的莫扎特作品和阿根廷卡作曲家洛斯·瓜斯塔维诺(CarlosGuastavino)等不为人熟知的作品。
音乐节上的所有演奏让人觉得亲近,没有其他很多音乐节高大严肃的感觉,也没有录音棚中小心谨慎的精致声音,取而代之的是自然流露的默契,音乐家们相互欣赏,互爱而亲近,很多人都是卢加诺的老朋友,和谐的氛围让他们难以离开,阿格里奇在出版唱片时特意说明:“到这个地方对我而言,就像是回家一样,回到家中和你熟悉、你爱的人一起演奏音乐。”
听这套唱片时,我经常被音乐的氛围感染,闭上眼睛时,脑海中经常浮现卢加诺的景象。
虽然没有亲临过音乐节现场,但是卢加诺确实是一个惹人喜爱的城市。
2013年,我曾经到过这里——瑞士与意大利边境的小城。
从米兰上火车,一路向北,大概一个小时左右可以到达。
沿途的风光很美,阿尔卑斯山的风景不断铺展,云从山中腾起,上与天相接,下与山相连。
山的顶部是终年不化的积雪,让人辨不清云和雪的界限。
经过意大利最后一站科莫的时候,火车已进入山区。
爬行的列车经过一个又一个山洞,人眼前忽明忽暗。
20分钟后,火车跨越边境来到卢加诺。
最后一个长达千余米的隧道之后,一片巨大的水域让人豁然开朗,这就是卢加诺湖,它旁边的袖珍小城依山傍水,灵秀精巧,这就是充满是诗情画意的卢加诺。
我到的时候是3月,也是卢加诺比较安静的季节,湖水、树木、花草正在慢慢苏醒。
待夏天来到时,卢加诺就变得喧闹起来,几乎每天都被各式各样的音乐和文化活动包围,广场、剧场、咖啡厅、湖边……遍地都是音乐,其中阿格里奇的室内乐音乐节就是卢加诺的重要文化活动之一。
每年音乐节还未开始,演出票就早已被订购一空。
因为部分演出在瑞士意大利语区音乐学院的音乐厅进行,所以每到这时,都有很多学生在演出前排队等候。
主办方会在音乐会开始前的最后一刻将票发给学生。
虽然这些票大都没有座位,需要全程站着欣赏,但是对于渴望看到世界顶级音乐家和欣赏到他们音乐的观众来说,这种等候还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
2009年,阿格里奇在音乐会上与卡皮松兄弟——小提琴家雷诺德·卡皮松、大提琴家戈蒂耶·卡皮松合作了舒曼的钢琴三重奏《幻想小品》(作品88),这首让人神游天外的作品多次让我产生马上预订门票,夏天时走进卢加诺音乐厅的冲动。
先不必说音乐,就是作品结束后,观众席上火山爆发般的热烈掌声,就已经让人按捺不住,想要立刻体验一下了。
在舒曼的幻想世界里,阿格里奇出人意料的表现得安静如水,也许跟年龄有关,也许和环境有关,也许是“此处安心既吾乡”
的心底归属感,她在第一首“浪漫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