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键盘好声音之霍洛维茨静安详动疯狂(第1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键盘好声音之霍洛维茨——静安详,动疯狂

banner"

>

如果“键盘好声音”

里没有霍洛维茨的名字,那简直太不合情理。

有人认为评价霍洛维茨毫无意义,因为他已经是众所熟知的21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他的音乐毋庸置疑,技术更是无懈可击。

我仍然决定写他,因他“静安详,动疯狂”

的戏剧性极其富有带动力,每一次看到热情的他都让人不禁手舞足蹈,每一次听到深情的他都让人潸然泪下,这一点,没有第二个钢琴家可以做到。

RCA发行的一张《霍洛维茨演奏的李斯特作品集》中,收录了霍洛维茨从20世纪50年代一直到80年代的录音,包括《第二叙事曲》、《安慰第三首》、《宗教与诗的和谐》、《葬礼》等六首现场录音。

其中录制于1979年的《梅菲斯特圆舞曲》让人惊叹,已经76岁高龄的霍洛维茨实在雄风不减当年。

任何人都无法阻挡年龄给钢琴家技术带来可怕的侵蚀,即使练习方法再正确,即使手的机能再强健,岁月的力量也不可抗拒,先是双音不再整齐,接着大跳和连续八度精准度降低,然后是迅速的跑动颗粒性减弱。

在聆听一个年老的钢琴家时,我们应该忘记技术,因为这些早已内化在他心中,只是今天无法再呈现,并不影响他对作品的表达。

年近八旬演奏《梅菲斯特圆舞曲》,即便对霍洛维茨来说,也具有一定挑战。

调琴师按照大师的意愿,将施坦威的琴键深度调浅,并且使之适当松弛,这样可以减少钢琴家在演奏过程中耗费的体力。

霍洛维茨在钢琴上的表现总是出人意料,绚丽迷惑的音响随着音符的铺展迅速蔓延开,“梅菲斯特”

的**并未减退,这位魔鬼他在手中也不曾苍老,即使须发全白,他仍然活灵活现,眉飞色舞。

霍洛维茨指下有着通透明亮的声音,他钟爱施坦威钢琴,演奏基本都在施坦威钢琴上进行。

施坦威钢琴的音色既有金子般的光芒,又结实厚重,在霍洛维茨手下,它们组合形成的音色没有第二个钢琴家能够做到。

不要以为霍洛维茨没有细腻敏感的音色,他对触键的追求也几乎到了苛刻的地步,他不喜欢太深的琴键,也不喜欢手指过多的感觉到琴键的反弹,他认为这样会降低手指的敏感度和对音色的控制,难以实现更精确的要求。

施坦威公司的首席调琴师弗兰茨·摩尔曾经为霍洛维茨服务,在回忆录《与钢琴大师在一起的岁月》中提到,霍洛维茨总共弹过5架施坦威钢琴。

其中第一架是他的岳父、指挥大师托斯卡尼尼送给他的结婚礼物。

在霍洛维茨生命的最后五年里,另一架他一生最爱的施坦威钢琴一直跟随他,包括回到故乡俄罗斯,在莫斯科演出时使用。

有的钢琴演奏家年轻的时候就很成熟,沉默寡言,表情凝重,心思缜密,情感丰富,他们的音乐意境深邃,耐人寻味,我认为鲁普、阿劳、米开朗基利比较典型;另一类似乎是乐天派,即使年老,仍然保持一颗童心,眼神嘴角都能流露出顽皮的表情,他们的音乐纯真无瑕,让人发自心底地感动,比如巴伦伯伊姆、古尔达,当然霍洛维茨也属于后者。

在演奏生涯中,霍洛维茨的风格发生过很大改变,中间以几次隐退和复出作为质变与升华的台阶。

年轻时的霍洛维茨演奏起来令人眼花缭乱,李斯特和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他弹起来得心应手,丝毫让人感觉不到负担,而且有越弹越带劲之势。

30岁以前的霍洛维茨是位“技术狂人”

,他的演奏听起来“雷霆万钧”

,看起来“飞沙走石”

他有着一切技术超群的钢琴家共有的特性,包括像布索尼、戈多夫斯基等人一样改编钢琴作品,使其难度提升到“变态”

的地步。

李斯特的《死之舞》和《卡门幻想曲》就是他所改编的代表性炫技作品。

霍洛维茨一生非常喜爱自己这两部改编作品,曾多次在音乐会上演奏,也在不同时期录制了唱片。

他不满30岁时演奏的《死之舞》和《卡门幻想曲》几乎达到让人叹为“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重生之职业打金宋少怀里的小青梅好撩人重生之原配娇妻视死如归魏君子长夜国光之猎魔人大秦:始皇帝,我真没有忽悠你啊[红楼]林如海贾敏重生了!农家小福妻有法术无尽海图沙雕魂师的万界之旅[综英美]我在超英世界里开鬼屋吾妻非人哉带着系统创家园全民进化时代洪荒之红云,开局九道鸿蒙紫气神秘复苏之无限镜像我在足坛疯狂刷钱空间之大佬的农家妻重生梦想花开乡村最强小神农回到过去当特工金牌卧底被迫成为大导演反派想杀本作者超凡世界的资本恶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