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天才”
与音乐——写在陈思亮钢琴独奏音乐会之后
banner"
>
我们现在的时代似乎对天才没那么热衷了,但是前十余年,不断有人在我耳边提起“天才”
“神童”
的字眼,音乐界也出了不少“莫扎特在世”
或者“小肖邦”
。
他们有的才十来岁,大一些的也不过刚刚成人。
每每去听音乐会,我都会惊讶他们有超越年龄的成熟——这种成熟很难形容,是言谈举止过于彬彬有礼?演奏动作过于陶醉夸大?还是气质造型过于精致讲究?思来想去,其实原因很简单:他们的所作所为并非内心所使,而是来源于外力塑造。
这也就是我们周围的“天才”
们弹琴越来越难打动人的原因吧!
当人们发现某种天赋时,一定要迫不及待地把天赋变成“天才”
,并且按照“天才”
的既定模式安排他接下来的路。
其实,音乐如果不再生发于自己内心,而必须按照某种“天才规则”
去表现时,“天才”
和“音乐”
就已经可悲地死去了。
“天才规则”
关注的不是音乐和人本身,而是“应该怎样更像一个音乐天才”
,所以,我们看到的很多年轻演奏者上场时西服革履,油头粉面,弹起琴来手舞足蹈,扭捏作态,谢幕时装模作样,左右逢源。
如此几番,我再也不想看什么“天才音乐会”
了。
这几年倒还好,“神童”
说略见消减,人们在这方面的话题似乎少了很多。
也许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天才规则”
并不能长久,也许越来越多的人发现成为好的职业音乐家太过艰辛,干脆也不去打造什么所谓“天才”
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