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第七节损悦之术——取人之式
banner"
>
鬼谷子曰:“损悦者,机危之决也。
事有适然,物有成败,机危之动,不可不察。
故圣人以无为待有德,言察辞,合于事。
悦者,知之也。
损者,行之也。
损之悦之,物有不可者,圣人不为之辞。”
鬼谷子说:“效法灵蓍变化之法,可以准确预测事物的损悦吉凶。
所谓‘损悦’,是在事物刚刚有征兆的时候,作出的一种微妙的判断。
有些事情在一定的情况下是合情合理的,有些事情总会有成功也有可能会失败,事物这些微妙的变化,也应该仔细观察。
所以圣人用无为之治来对待有德之治,观察他的一言一行是不是合乎事物发展的变化。
所谓‘悦’,就是用心地仔细观察外物。
所谓‘损’,就是排除不利因素后再去实行。
假如‘悦’与‘损’都行不通,圣人也不会以自己的言论来改变他人。”
鬼谷子认为,我们可以根据一个人细微的变化,诸如一言一行来判断对方是否合乎事物发展的变化。
其实,这一方法完全可以用到如何选才上面。
自古以来,似乎求才的标注大多是“唯才是举”
,只要有才能的人,不管其品德,不管其性情,都可以列为上宾。
在现代社会,许多领导在求才的时候,大多看重学历、名校,诸如品德、秉性都不细加考虑,殊不知,后者才是决定一个人做事成败的关键条件。
在名校里,也有品德败坏的人;在高学历中,也有低素质的人。
如此看来,在求才方面,需要综合运用,尤其需要使用“损悦”
之术。
在求才方面,曾国藩有自己的一套标准,历史证明,其方法是很有益的,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
重忠义血性:曾国藩常说:“带勇之人,第一要才堪治民,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计名利,第四要耐受辛苦。
治民之才,不外公、明、勤三字。
不公不明,则诸勇必不悦服;不勤则营务巨细,皆废弛不治。
教第一要务在此,不怕死,则临阵当先,士卒乃可效命,故次之。
身体羸弱者,过劳则疾;精神匮乏,久用则散,故又次之。
四者似过于求备,则苟阙其一,万不可带勇,大抵有忠义血性,则四者相从以俱至,无忠义血性,则貌似四者,终不可恃。”
曾国藩所说的“忠义血性”
就是指,能誓死效忠清王朝,自觉维护以三纲五常为根本的封建统治秩序,用我们现代的话说,就是要“忠”
,忠于职守。
坚忍耐劳:在曾国藩看来,自己所选用的人才能在打仗时冲锋陷阵,身先士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