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第四节知己之主——良臣择主而事
banner"
>
鬼谷子曰:“古之善背向者,乃协四海、包诸侯,忤合之地而化转之,然后以之求合。
故伊尹五就汤、五就桀,而不能所明,然后合于汤。
吕尚三就文王、三入殷,而不能有所明,然后合于文王。
此知天命之箝,故归之不疑也。”
鬼谷子说:“古代擅长反对和支持之术的人,可以协和四海,包容诸侯,可以驱置到忤合的境地,然后设法变化、转移形势,到最后利用这种势力开创新王朝。
所以贤相伊尹五次臣服商汤,五次臣服夏桀,之后才决定一心臣服商汤王。
姜太公吕尚三次臣服周文王,三次臣服殷纣王,可是他对殷纣王却无法理解,之后才决定一心臣服周文王。
这是关系到天命的地方,所以伊尹和吕尚才归顺商汤和周文王而无所怀疑。”
鬼谷子认为,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这是毫无疑问的。
在伊索寓言里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有只螃蟹离开大海来到了岸边的草地上住了下来。
有只饥饿的狐狸路过那里,就把螃蟹给吃了。
螃蟹临死的时候说:“我真是该死,按照我的生活习惯,我应该住在大海里,为什么我要离开大海住到陆地上来呢?”
连一只螃蟹都要寻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地方,更何况人呢?对于古代臣子而言,遇到一个赏识自己的明主,然后将自己的生与死、荣与辱都托付给对方,这就是他人生中最大的幸运。
比干是商纣王时期的丞相,也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贤臣,被誉为“第一忠臣”
。
他德行淳厚诚实,敢于直言进谏,一生忠君爱国,体恤百姓。
然而,却有人说比干是愚忠,选择了一个残暴的君主,落得个被挖心的悲惨下场。
公元前1029年,由于商纣王横征暴敛,大兴土木,追求个人奢华的生活,导致民不聊生,老百姓苦不堪言,怨声载道。
丞相比干实在看不下去了,为此,他多次以叔父的身份语重心长地规劝纣王,但是沉溺在酒色中的纣王哪里听得进去,不仅把比干的话当成耳边风,而且还抱怨比干干涉了自己的私生活。
对此,比干又气又急,叹曰:“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
于是,比干来到摘星楼,强谏三日不去。
他的这一行为彻底激怒了纣王,一气之下,纣王杀死了比干,还挖出了他的心。
比干本是一忠臣,却无奈选错了主人。
如果他遇到的是一位贤明的君王,又怎会遭遇如此下场呢?宁做良臣,不做忠臣,这才是真正的忠。
魏徵曾说:“使自己身获美名,使君主成为明君,子孙相继,福禄无疆,是为良臣;使自己身受杀戮,使君主沦为暴君,家国并丧,空有其名,是为忠臣。
以此而言,二者相去甚远。”
当隋炀帝荒**无道,天下英雄豪杰纷纷起兵反隋的时候,魏徵先参加了元宝藏的起义军,不过他觉得自己看不清天下大势,心中没了主意,便出家当了道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