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为统一的君主。
秦齐既两不相下,所以它们就先时发动,于公元前288年两国约定平分天下,秦昭襄王称西帝,齐湣王称东帝,除楚国外,天下由二帝分治。
根本讲来,这是一个矛盾的现象,因为“帝”
的主要条件就是“王天下”
,所以两帝并立是一个不通的名词,在当时的局势之下也是一个必难持久的办法。
可惜关于这个重大的事件,我们所知甚少。
据《战国策》似乎是秦国提议。
秦先称西帝,齐取观望的态度,后来也称帝。
但因列国不服或其他原因,两国都把帝号取消,仍只称王。
但后来齐缗王在国亡家破的时候(公元前284年)仍要邹、鲁以天子之礼相待,结果是遭两国的闭门羹,可见取消帝号是一种缓和空气的作用,实际上齐国仍以帝自居。
荆轲刺秦王的时候(公元前227年)称秦王为“天子”
,可见秦也未曾把帝号完全取消。
两国大概都是随机应变,取模棱两可的态度。
(三)帝秦议
齐国称帝不久就一败涂地。
三晋本是秦的势力范围,齐湣王野心勃勃,要推翻秦的势力,以便独自为帝。
齐攻三晋(公元前286年)的结果是秦国合同三晋,并联络燕国,大举围齐。
齐国大败,临时亡国。
燕国现在报复三十年前的旧恨,把齐国几乎完全占领(公元前284年)。
楚国也趁火打劫,由南进攻。
后来五国退兵,燕独不退。
五六年间(公元前284年-前279年)除莒与即墨二城外,整个齐国都变成燕的属地。
后来齐虽复国(公元前279年),但自此之后元气大亏,丧失强国的地位,永远不能再与秦国对抗。
后来秦并天下,齐是六国中惟一不抵抗而亡的。
所以燕灭齐可说是决定秦并天下的最后因素。
公元前284年前一切皆在不可知之数,公元前284年后秦灭六国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二十年后(公元前258年)秦攻赵,围邯郸。
赵求救于魏,魏援军畏秦,不敢进兵。
邯郸一破,三晋必全为秦所吞并,因为现在中原只有赵还有点抗秦的能力。
但其他各国连援兵都不敢派出,可见当时畏秦的心理已发展到何等的程度。
这时遂有人提议放弃无谓的抵抗,正式向秦投降,由赵领衔,三晋自动尊秦为帝。
此举如果成功,秦并六国的事业或可提早实现。
所幸(或不幸)当时出来一个齐国人鲁仲连,帝秦议方才中止。
大概此时齐国虽已衰弱,齐国志士尚未忘记秦齐并立的光荣时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