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秦代当初要将军队限于秦人,但事实上不免有很大的困难。
内战虽已停止,边患并未消灭。
并且从前各国分担的边防现在归秦独自担当,同时关中所驻以防六国复起的重兵也不见得比战国末期秦国所需的兵少得许多。
所以按始皇原来的计划,一定要有感到兵不足用的一天。
尤其四边用兵,与边疆的防戍,规模太大,只靠秦国人决难办到。
所以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
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
这里并未说所发的限于秦国,并且秦国逋亡人等恐怕原有当兵的责任,无需特别征发。
所以这次所发的一定是天下各地的人。
此外还有一个证据: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天下大乱,李斯等谏二世:
关东群盗并起,秦发兵诛击,所杀亡甚众,然犹不止。
盗多,皆以戍,漕转,作事苦,赋税大也。
请且止阿房宫作者,减省四边戍转。
由此可见边疆戍转是关东大乱的一个重要原因,证明边疆上的兵并不是秦人,最少秦人不占多数。
由始皇三十三年取陆梁地所发的人我们可知戍边人的成分:逋亡人是流民,赘婿都是贫困无赖的人,贾人是抑商政策下所认为卑贱的人。
总而言之,所发的都是社会所认为下流的人。
这些下流人大概没有留恋旧国的思想,所以将他们发到边疆并无危险。
这是后代只有流民当兵,兵匪不分,军民互相仇视的变态局面的滥觞。
同时,良家子弟渐渐不愿当兵恐怕也是秦代不得不发流民的一个原因。
缴天下械,征发流民,一方面是与秦有利的政策,一方面恐怕也正合乎一般厌战人民的心理。
在这种两便的局面下古代健全活泼的社会就被断送。
(四)楚汉之际
六国遗民的复国思想,秦代用民的过于积极,是秦亡的两个主要原因。
各地起兵叛秦的多是乌合之众。
例如陈胜起兵的基本队伍就是发遣屯戍渔阳的人,彭越起兵时所领的不过是些强盗与流浪少年,黥布也是强盗头目,郦商是流氓头目。
《史记》中常常讲到这些人到各处“略人”
、“略地”
或“徇地”
。
所谓“略人”
云云就是到各处招募流氓的意思。
这些初起的都是流氓集团。
在起事的人中,只有项羽、刘邦两人的兵比较可用。
两人起事的地方(沛与会稽)都是战国时代楚国的旧地。
楚在战国末期是秦以外最强的国家。
各国在亡国的前夕抵抗的能力已经消灭。
原故虽然不很明显,但秦的奖励战杀与大规模坑杀降卒恐怕是使列国的青年与壮丁日愈减少以至抵抗力几乎消灭的重大原因。
所以五国最后吞并时,秦国反倒不觉特别费力。
只有楚国情形不同。
李信当初率二十万人攻楚,为楚所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