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1章 总论传统文化之评价1(第4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孔子此地所讲的“君子”

似乎不只是阶级的,也是伦理的,就是“有德者”

如孔子弟子一类的人。

他们要“戒之在斗”

,必有“斗”

的技艺与勇气,不像后世的文人只会打笔墨官司与研究骂人的艺术。

(二)战国

战国初期文化的各方面都起了绝大的变化。

可惜关于这个时代,史料非常缺乏。

《左传》《国语》都已结束;《战国策》本身即不可靠,对战国初期又多缺略;《竹书纪年》真本后世愚妄的士大夫又眼看着它失传。

所以这个轰轰烈烈的革命时代使后来研究的人感到极大的苦闷。

我们由《史记》中粗枝大叶的记载只能知道那一百年间(约公元前470年-前370年)曾有几个政治革命,革命的结果国君都成了专制统一的绝对君主,旧的贵族失去春秋时代仍然残留的一些封建权利。

同时在春秋时代已经兴起但仍然幼稚的工商业到春秋末战国初的期间已进入政治的领域。

范蠡与子贡白圭诸人的传说可代表此时商业的发达与商人地位的提高。

传统的贵族政治与贵族社会都被推翻,代兴的是国君的专制政治与贵贱不分最少在名义上平等的社会。

在这种演变中旧的文物当然不能继续维持,春秋时代全体贵族文武两兼的教育制度无形破裂,所有的人现在都要靠自己的努力与运气去谋求政治上与社会上的优越地位。

文武的分离开始出现。

张仪的故事可代表典型的新兴文人:

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

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

共执张仪,掠笞数百。

不服,释之。

其妻曰:“嘻!

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

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

其妻笑曰:“舌在也。”

仪曰:“足矣!”

这种人只有三寸之舌为惟一的法宝,凭着读书所学的一些理论去游说人君。

运气好,可谋得卿相的地位;运气坏,可受辱挨打。

他们并无军事的知识,个人恐怕也无自卫的武技,完全是文人。

另外一种人就专习武技,并又私淑古代封建贵族所倡导的侠义精神。

聂政与荆轲的故事最足以表现这种精神。

他们虽学了旧贵族的武艺与外表的精神,但旧贵族所代表的文化已成过去。

旧贵族用他们文武兼备的才能去维持一种政治社会的制度,他们有他们的特殊主张,并不滥用他们的才能。

他们主要的目的,在国内是要维持贵族政治与贵族社会,在天下是要维持国际的均势局面。

这些新的侠士并无固定的主张,谁出高价就为谁尽力,甚至卖命,也正如文人求主而事只求自己的私利一样。

列国的君王也就利用这些无固定主张的人去实现君王自己的目的,就是统一天下。

历史已发展到一个极紧张的阶段,兵制也很自然的扩张到极端的限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我是个么得感情的杀手兽世毛绒绒女王萌吐奶只为成就那些梦想造化之门我没想捉妖啊香江神探[九零]亚索的英雄联盟我是配角,超过了主角农家辣娘子有空间女帝:苟在深山,女儿将我吹成神反派女配,以武服人穿梭时空的侠客锦堂归燕不会真有人觉得修仙难吧从小镇做题家到首席科学家一剑倾国她心动之后我失忆了惩罪者:诡案迷凶原来我早就无敌了我在六扇门当差的日子沙雕仙厨的美食修真日常黄泉过阴人女尊世界的白莲花想当咸鱼实在太难了人在诸天,从被通缉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