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江辰笑了笑,“那您觉得呢?”
“我觉得,”
对方顿了顿,“一个能让学生主动交出藏了三年的抗抑郁药瓶的课堂,不该被叫作‘煽情’。
我们决定扩大试点范围,同时为你申请国家级心理健康创新奖。”
挂断电话后,江辰靠在椅背上,望着窗外渐暗的天空。
他知道,每一次进步背后,总有阴影试图反扑。
就像“静默公社”
虽已解散,但类似组织仍在暗处改头换面;就像网络上仍有无数伪装成“正能量导师”
的情感操控者,打着“坚强一点”
“别太矫情”
的旗号,把求助者推向更深的孤独。
但他也清楚,真正的抵抗,从来不是对抗,而是照亮。
傍晚回家途中,他顺路去了趟社区图书馆。
那里有个小型展览正在展出“微光计划”
一年来的成果:上千封手写信原件、孩子们绘制的“情绪地图”
、一段段匿名录音转录的文字稿。
展板中央贴着一张放大的截图??正是那条悬崖边少女收到的三条语音留言。
一位老太太站在展板前久久未动。
江辰认出她是之前媒体报道过的母亲,儿子因抑郁症跳楼身亡,后来加入“失独家长倾听小组”
,每周为陌生人朗读诗歌。
“您来了。”
江辰轻声打招呼。
老太太转过身,眼中有泪光:“我今天读了首诗给他,叫《如果我能再抱你一次》。
结束后,有个年轻人跑来找我,说他听了录音,连夜写了封信给他五年没联系的父亲……他说,是你做的事,让我们这些破碎的人,还能帮别人拼回去一点。”
江辰摇头:“不是我。
是我们一起做的。”
当晚,他收到影子的消息:“那个前‘静默公社’引导者写了篇自述文章,标题是《我父亲的名字叫陈建国》。
发布两小时,阅读量破百万。
评论区有人说:‘原来说出名字,真的能让亡者回家。
’”
他回复:“转发到教材组吧。
这本身就是最好的课。”
深夜,江辰坐在书桌前整理明日要用的案例资料。
电脑屏幕右下角弹出提示:**“今日全球‘我在’响应次数:8,742,103次。”
**
这个数字每天都在增长。
它不属于任何平台统计,而是由“微光计划”
自主追踪的匿名互动数据??每当有人在社交平台上回复一句“我在”
“我听着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