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的经脉之后,才立志学做圣人,是从性命相通的途径通过的,他从佛禅那里亲证了“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然后借官方儒学这个空壳,把自己会的践履出来,才做成了单纯的儒、释、道家都做不出来的思想学说、气节功业。
他是儒释道的合金,他的过人之处全在结合得好,在释道那边会了,在儒家这边行履。
王阳明的行履之路也一直未断异人之路帮助。
他的塾师许璋曾教他“奇遁(奇门九遁)及武侯阵法”
,宁王将叛前,许璋让儿子给阳明送去枣梨、江豆、西瓜,阳明“惊悟(早离江西)”
,免于被宁王劫持。
最后出征思田,阳明“走璋问计,璋曰‘抚之便’。
卒用其言”
。
还有九华山上的蔡蓬头、南京的尹蓬头,阳明都想跟他们学长生不老,都因阳明“贵介”
、会“以勋业显”
而不果。
阳明虽然没有长生不老,却从他们那里学了隐逸出离心,从而拒绝**、保全了气节,不管时人多么竞逐名利,他都淡定神闲、如如不动。
他胆大心细,敢临难犯险,淡定担当,奋不顾身,又能深沉曲算,沉机不露。
譬如在江西与张忠、许泰斗每次会议先居正座,在杭州献俘虏宁王于张永,不愿意一见面跟张永握手,就先在张永的屋子旁边开一间房,分左右摆好座几,再请张永过来相叙。
朱熹的理学依托着知识论,阳明心学把支点挪到工夫论上来,挪到修证心体上来。
阳明来这边行履是为了完成这个挪移,把人活着的支点挪移到良知地带。
支点挪了,人人皆可成尧舜,人人皆可成佛。
这就是良知修身齐家、良知治国平天下之阳明学的基本理路。
阳明是说不尽的,是教育家、军事家、书法家、文学家,这些合成了一个思想家……明末大儒刘宗周说他发展了禅宗正统。
当代人写的禅宗史有的还单列一章“阳明禅”
。
熟读《悟真篇》、并按照其要求做工夫的王阳明在道教史上也是个话题。
他是个心灵大师、语言大师、艺术大师,能跟边地少数民族的村夫村妇讲儒学,跟道士讲仙家术,跟和尚论佛法,跟画家说绘画,跟书法家论书法,跟土匪交朋友,跟山水交朋友,是个把学生当老师的大师。
说起他的学习能力,有一则轶事很能说明问题,黄佐《庸言》卷九载:黄佐听说王阳明推崇他,他便到绍兴来拜访正在丁父忧的阳明,与阳明“食息与俱”
七日夜。
阳明在听到黄佐的精妙议论时,“即书夹注中”
“复论御狄治河,缕缕乃别,始知公(指阳明)未尝不道问学也”
。
阳明还把黄佐的观点写成敷文书院的对联,并向黄佐表示感谢。
阳明有些喜悦地说:“天下今皆悦吾言矣。”
黄佐说:“恐人各自有夫子。”
阳明自我解嘲地笑了。
黄佐见他“面色黧悴,时咽姜蜜以下痰”
。
一个名满天下的新建伯如此谦虚好学、一个病入膏肓的老人如此倾心学术,无论如何是令人尊敬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