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道不孤,德有邻。”
王阳明一生,广交师友。
与他共赴圣学的人,成了一股改造社会的力量。
他自己从朋友那里受益颇多,在这封写给诸位弟弟的家书中,王阳明重点谈的就是如何交朋友。
人为什么需要朋友砥砺?因为“人非至圣,其心不能无所系著。
不于正,必于邪;不于道德功业,必于声色货利,故必须先端所趋向,此吾向时立志之说也。”
常人没有圣贤的功夫,心不能无所挂碍,必有所执着。
不是执着于正,则必执于邪;不执着于道德和事功,必执着于声色货利。
所以必须先端正志趣,这就是之前说的立志。
志向端正,则又必须有朋友相互砥砺切磋,相互熏陶浸染,才能最终有所成。
佛家讲正知、正见、正思维,与阳明的立正志,可谓异曲同工。
有了正知、正见、正思维,才会正受、正行、正道。
立志与实现其志的过程,就是个正思维、走正道、修成正果的过程。
接下来,王阳明在家书中引用李延平的话强调“中年无朋友,几乎放倒了。”
人到中年,若无二三知己相互扶持,大抵是很难持续精进的。
王阳明拿自己举例子,说自己平生气质极下,有幸不至于大坏极败,多亏有朋友相互挟持。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蓬草长在大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自然能长得挺直。
王阳明借这个典故来强调周边环境对人的重要性。
王阳明从青年起就一直在遍访师友,寻觅知音,自感“受用”
大于闭门读书。
交际,是人生的重要内容。
我们常说做什么事成什么人,事能不能做成,也要看跟什么人在一起。
没有质量对等的友谊和理解,人人都在流浪。
王阳明也曾感叹:“自予始知学,即求师于天下,而莫予悔也;求友于天下,而与予者寡矣。
有求同志于天下,二三子之外,藐乎其寥寥也。”
人生知己难遇,求道难,求友亦难。
阳明寻找师友是为了建立起与官场相抗衡的道场,建立起一种顺我心志的社会关系系统。
王阳明与湛若水的相遇,是明代思想界一大事件。
王阳明对人说:“守仁从宦三十年,未见此人。”
湛若水对人说:“若水泛观于四方,未见此人。”
相互欣赏的两人,一见定交,共以倡明圣学为事。
他们的共同目标是从已成了口耳之学的八股化了的朱子理学中突围出来,另创一种究心性命的身心之学。
然后,聚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