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有人问他:“老矣,何必自讨苦吃?”
他的答复是:“我于书,饥以为食,渴以为饮,欠伸以当枕席,愁寂以当鼓吹,未尝苦也。”
虽然没有说“生活中当情人”
,但迷恋之情并无稍异。
孔夫子当年读《易》,“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不也是一种痴情迷恋吗!
所不同的是,生活中的恋人贵在用情专一,具有排他性,而书境中的恋人则多多益善,而且,这种恋情可以与众分享,绝不会招致麻烦,产生嫉妒。
我以为,林语堂说的在书境中寻找“情人”
,也可以作为读书当求会心,读书是一种精神享受来理解。
陶渊明就曾说过:“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他在读过一些古籍之后,曾写了这样一首诗: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他觉得读了《穆天子传》和《山海经》,仿佛神游于几千年的历史长河和广袤无垠的宇宙空间,俯仰之间即可穷究宇宙的奥秘,真是欢快之极。
叩其所以然,或许是由于这两部书中所记述的神话传说,在一定程度上显现了我们种族的原始意象,积淀了我们祖先无数次的欢乐与愁苦,饱含着人类命运和远古生涯的残迹与奥秘。
其中的黄帝、夸父、精卫、西王母、三青鸟、三危山等,都作为一座座路标,引导人们返回辽远的精神家园和熟悉却又陌生的人类童年,因而,令人产生一种快感。
古人有“书卷多情似故人”
“亡书久似失良朋”
的说法,都是以书喻友,说明读书犹如会友。
朋友中有畏友、诤友,也有昵友、腻友。
书籍何尝不是如此。
陆游赞赏王深甫的作品,说:“此书朝夕观之,使人若居严师畏友之间,不敢萌一毫不善意。”
同样,书中也有直面人生、直言规过、不留情面的诤友和“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亲热狎玩的昵友、腻友。
每当面对高大的书橱,我总觉得:那些已经熟读过多次的书籍,颇似积年稔熟的老朋友,属于深交、挚友。
古人诗句“旧书读似客中归”
,说的正是那种老友重逢、联床话旧的亲切之感。
有些书只是略加翻检,粗粗浏览一过,比之于朋友,好似初交乍见,不过点头之识。
还有很多书罗列案边却未尝展读,这就像闻名未曾见面的友人,素昧平生,觌面不识。
对它们冷落地挤在书架中,未得“周郎一顾”
,我往往感到由衷的歉疚。
还可以说,读书是交友的延伸。
交友受共时性限制,必须是同时代人才有交往的可能,而从书卷中则可以广交异代与异地的朋友,能够神游域外,上下千年,不受时空限制。
也是陶渊明说的:
愚生三季后,慨然念黄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