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
英国诗人雪莱也说过:“我不敢妄图与我们当代最伟大的诗人比高下。
可是,我也不愿追随任何前人的足迹。
凡是他人独创性的语言风格或诗歌手法,我一概避免摹仿,因为我认为我自己的作品纵使一文不值,毕竟是我自己的作品。”
模仿、蹈袭,当然比独创要容易得多。
但模仿、蹈袭绝不是艺术,它只能使人倒胃口。
德国的大哲学家康德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某客店主人为了使在客店中歇夏的旅客高兴,暗中叫一个人藏在丛林里摹仿夜莺歌唱,非常逼真,赢得了大家的普遍赞誉。
但是,当人们得知这美妙的歌声竟是由人摹仿的,马上对原以为美的声音感到讨厌了。
艺术如此,科学也不例外。
创造是科学发展的需要。
一部科学技术史,就是一部发明创造史。
如果停止了创造,科学就会停止了发展,社会也就停止了进步。
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因为摹仿他人而成为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的。
俄国著名思想家别林斯基有句名言:“独创性不是为天才可有可无的东西,而是天才必要的属性,是区别天才和单纯的才能或才赋的界限。”
他还说过:“人才,永远是精神的创造力量的化身,生活的新的报知者。”
所以,培养创新意识是促进入才成长的重要标志。
要想成才,必须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勇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解决别人没有解决的问题。
舍此绝无他途。
当然,我们强调独创,绝不是否定师承与借鉴的作用。
社会与历史,科学与艺术,都是有继承性的。
即使前面谈到的那个谢榛,他在提倡独创性的同时,也特别强调:学诗者须“取李杜十四家最胜者,熟读之以会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
。
因为任何独创都须奠基于坚实的基础,植根于肥腴的土壤。
师承百家与发展个性,是相辅相成的。
只有广泛地学习与借鉴,重视人才的师承作用与互补效应,才能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克服“习惯性思维”
,不落窠臼。
这是发展艺术、科学的正途,也是人才成长的必由之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