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以充分的感性化、个性化的认知方式,通过散化情节、淡化戏剧性、浓化情致韵味的艺术手法,揭露帝国主义、封建势力造成的弥天灾难,展示病态人生、病态社会心理的形成,以引起人们疗救的注意。
作为一个植根于现实土壤的现代文化追求者和思想先驱,她始终以其深邃的思考和“另一个世界”
的眼光,审视着这块古老而沉寂的大地,呼唤着“别样人生”
,期待着黎明的曙色。
而且,为这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
,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同那些跨越时代的文坛巨匠相比,萧红也许算不上长河巨泊。
她的生命短暂,而且身世坎坷,迭遭不幸。
她失去的不少,而所得可能更多;她像冷月、闲花一样悄然陨落,却长期活在后世读者的心里;她似乎一无所有,却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一串坚实、清晰的脚印,树起了一座高耸的丰碑。
她是不幸的,但也可以说,她是很幸运的。
像萧红一样,呼兰河既没有长江的波澜浩**,也不像黄河那样奔腾汹涌;呼兰县城更是普通至极的一个北方城镇。
但是,地以人传,河以文传,由于这里诞生了一位著名女作家,它们已被镌刻在文学碑林上,因此,名闻遐迩。
这里的小桥流水、窄巷长街,都一一注人了生命的汁液,鲜活起来,充溢着灵性,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
而前来探访的客子、学人,也必然要对照萧红的作品去“按图索骥”
,溯本寻源。
这样,人文与自然相辅相成,历史和现实交辉互映,就益发强化了景观的魅力。
流光似水。
如今,那被女作家诅咒过的岁月,远逝了;那没有人的尊严和独立人格的牛马般的生活,一去不复返了;女作家及其作品中的主人公血泪交迸的“生死场”
,已经照彻了灿烂的阳光。
十字街头拐弯处,当年萧红读书的小学校还在。
微风摇曳中,几棵饱经风霜的老榆树似在发出岁月的絮语。
下课铃声响起,一群闪着澄澈、亲切的目光的活泼可爱的女孩子,野马般地拥向了操场,有的竟和来访的客人撞了个满怀,随之而喧腾起一阵响亮的笑声。
我蓦然想起,《呼兰河传》中老胡家的团圆媳妇,不也是这般年纪、这样天真吗?可是,只因为她太大方了,走起路来飞快,头天到婆家吃饭就吃三碗,一点也不知害羞,硬是被活活地“管教”
死了。
从“两眼下视黄泉,看天就是傲慢,满脸装出死相,说话就是放肆”
的死寂无声的黑暗年代,到能够在阳光照彻的新天地里自由地纵情谈笑,这条路竟足足走了几千年!
如果萧红有幸活到今天,故地重游,看看呼兰河畔翻天覆地的变化,听劫后余生的王大姐讲讲她的苦尽甘来,再赏鉴一番故乡的“火烧云”
,也许会用她那珠玑般的文字,写出一部《呼兰河新传》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