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亏得那位陆老诗翁在四百年前早就作了“稽山土”
。
不然,如果他得见这段“五恨”
的奇文,还不得气炸了肚皮!
当然,假若闲来无事,只是随便地品评花鸟虫鱼,见仁见智,议论一番,倒也无关宏旨。
但是,如果度事量人,辨才取士,同样采用这种绝对化的思想方法,就非同小可了。
唐代宰相陆贽说过:
人之才行,自昔罕全。
苟有所长,必有所短。
若录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责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
汉代的王充从认识论的角度分析长与短的问题,他说:“非劣也,志意不为也;非拙也,精诚不加也。”
一个人的精力、时间有限,有所为必有所不为,有所专必有所偏。
这不是提倡偏,也不是不愿意做到两全,而是客观规律、客观条件不允许。
“非不为也,是不能也。”
人言刻深,求全责备的情况,是很复杂的。
多数属于思想方法问题,有些执政者出于不切实际的善良愿望,总想找到那种“面面称心”
的完人,实际上是把人才理想化、神秘化了。
在他们看来,人才不是奔驰在地上的千里马,而是四蹄凌空、腾云驾雾的天马、神骏。
也有一些人基于嫉贤妒能的阴暗心理,他们唯恐才胜于己者得到合理的使用,使自己相形见绌,因而不择手段地贬损他人。
貌似严格要求,实际是对人才的排挤与压抑。
不管属于哪种情况,都是十分有害的。
因为按照求全责备者流的逻辑,人必完人而后可用,那么可用之人还能有吗?古往今来,这种“求全之毁”
,不知葬送了几多人才,演出了多少埋没英杰的悲剧!
对此,陆老诗翁是寄慨遥深的,他何尝只是为海棠鸣不平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