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五岳还留一岳思
banner"
>
一
有一回,我们游览医巫闾山风景区,在感到十分餍足的同时,却又产生一种意兴阑珊的味道。
我分析,这可能与那种沿着东路、中路、南路、北路,“按图索骥”
,一览无遗的游观方法有关。
那年游扬州痩西湖也是这么走的:经绿杨村、红园,过大虹桥,至徐园、小金山,到钓鱼台、五亭桥,北折上蜀岗,登平山堂、观音山,犹如展观一幅秀丽的山水画卷,逢景必驻,巨细无遗。
当时也曾感到很充实,甚至叹为“观止”
;但是,待我们登上瓜州渡开往镇江的客轮,一位诗友却略带倦意地吟了两句唐诗:“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是不是他也觉得这种“满堂灌”
的游法,实在是又累又乏味呢?
反过来,对于绍兴的鉴湖,我们却是挂肚牵肠,时萦梦寐。
那年,我们游了禹陵、沈园、东湖和兰亭,因为时间有限,“烟波一棹镜湖湾”
的愿望落了空,只是远远地望了一下,既没有实地观察到“人在镜中,舟行画里”
的丽景,也未曾领略到“鉴湖水如月”
“鉴湖五月凉”
的妙境,实在有负于李白、杜甫这两位诗仙、诗圣,留下了一个很大的空白,等着后日去填补。
按说,鉴湖的景观是无法与痩西湖相比的,可是,它却能挑起“何日更重游”
的绵绵思绪。
我觉得,这里有一种心理作用,主要是它留下了悬念。
有的哲学家说:“充满希望的旅游比到达目的地好。”
人们对于已经占有、已经实现的事物,不及对于正在追求、若明若暗、可然可否的事物那样关心。
张恨水的两句诗:“凡所难求皆绝好,及至如愿又平常”
,反映了这种心态。
往古来今,有谁未曾从不断的追求中获得快慰呢!
清初“四明四子”
之一的郑南奚,写过一部《纪游集》,为自己起了个“五岳游人”
的雅号。
实际上,他只游了泰、华、恒、嵩四岳,有意识地留下南岳衡山未去。
“我不尽游者,”
他说,“留此一岳付之余生梦想耳。”
我们那次游黄山,就是受了这位郑老先生的点化,在海拔均达一千八百米以上的三大主峰中,只登了天都峰、光明顶,留下莲花峰作为“余生梦想”
。
这样,至今我对黄山还抱有一种朦胧的追求,总想找个机会重游一次。
二
同旅游一样,为文作画也应该讲究留有余地,不可太满太露。
记得过去看过一幅题为《我的手最干净》的艺术摄影。
作者意在表现儿童们爱整洁、讲文明的崭新风貌,但他没有去拍摄一群天真活泼的儿童如何洗手洗脸,讲究卫生,甚至画面上连一张娃娃的笑脸也没展现;而是别具匠心地摄下一双双高高举起的令人喜爱的白胖小手,正在雀跃地接受卫生值班员的检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