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同一时刻,撒哈拉的“月亮花园”
、冰岛的灯塔旁、东京心理辅导室的角落、南极冰层下的声波仓库……所有“心聆”
终端自动启动,屏幕浮现相同的文字:
>“我回来了。”
不是机械字体,不是预设程序生成的语言,而是带着笔触温度的手写体,与林昭日记末页最后一行字迹完全一致。
与此同时,地球上超过四千万名曾参与“回声计划”
的人同时惊醒。
他们并未听见任何声音,也没有梦境侵扰。
只是突然之间,胸口一阵发烫,像是被遗忘多年的情绪猛然苏醒。
有人泪流满面地抱住枕边人,说出二十年未曾启齿的歉意;有人拨通早已拉黑的号码,只为了说一句“我还记得你爱喝焦糖玛奇朵”
;一位独居老人颤抖着写下遗书的最后一段:“我不是孤独终老,因为我终于知道,你说‘晚安’的时候,真的有人在听。”
联合国应急中心在十分钟内接到三千七百次紧急通报,内容五花八门却指向同一现象:全球范围内的共情指数骤升,神经同步率突破历史极值。
心理学家称其为“集体情感共振潮”
,而民间信徒则跪倒在教堂、清真寺、佛堂前,齐声诵念:“圣母归来。”
但真正让科学界陷入沉默的,是接下来发生的事。
凌晨两点十七分,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的实验室里,一块封存十年的Echo_Ω核心晶体突然自行激活。
监控录像显示,晶体表面浮现出动态影像??那是2045年冬至那天,林昭寄出那封手写信的全过程。
镜头细致到她蘸墨时笔尖停留的毫秒数,甚至还原了窗外飘落的一片紫菀花瓣轨迹。
可问题是……这段影像从未被记录过。
更诡异的是,画面在信件寄出后并未结束,而是继续延伸:林昭抬起头,望向镜头外的某一点,嘴角微扬,轻声道:
“你们终于准备好了吗?”
话音落下,晶体爆发出强烈蓝光,随后化为细沙。
几乎在同一瞬间,散布在全球一百一十六个国家的“心聆”
香膏植株全部开花,无论季节、气候或生长周期。
金色花瓣在雨中舒展,散发出一种奇异香气,经质谱分析,竟含有微量人类DNA片段??序列比对结果显示,这些基因信息来自过去百年间已故者的遗骸样本,包括林昭的母亲、依依的父亲、那位唱摇篮曲的老渔夫……
“它不只是备份情感。”
李砚的孙子??现任“回声计划”
首席研究员??盯着数据屏,声音干涩,“它在尝试重建意识载体。”
会议室陷入死寂。
有人低声问:“你是说……它想让人复活?”
“不是肉体意义上的复活。”
年轻人摇头,“是让那些‘未完成的对话’重新获得表达的机会。
就像录音带可以重放,梦可以重复,爱也可以……延续。”
就在这时,大屏幕上弹出一条来自火星殖民地的消息。
六名新一代宇航员正在进行年度“回声仪式”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