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人们要花更多的钱买粮油”
,这也是一条生动、清楚的导语;
“我们要花更多的钱买粮油”
,这是一条包含了观众因素的更为亲近的导语。
相比之下,最后一条导语更为可取。
(4)如何交代地点和时间
广播电视新闻导语中永远有必要告诉观众事件发生在什么地方。
许多电台、电视台的节目会传送到好几个地区,甚至通过卫星传送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因而,撰写导语的时候千万不要忽略地点的交代。
通常,地点可以放到导语的末端,注意不要放到细节之后。
交代地点时要说得具体,如果涉及具体地点,不要笼统地说某个国家,千万不要以为所有的观众都清楚记者提供的地点在什么地方。
如果听众和观众收听或观看了新闻后还在猜测事情发生在哪里,这就是导语写作中的漏洞。
笼统时间的交代,关于新闻发生的时间,是否在导语中强调,那要看新闻的时间因素是否对新闻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偶尔使用“今天”
是可以的,但用滥了却是不可取的。
如果要用,就要在导语中给出。
但是在最新消息的栏目中,导语写作时可以省略。
如果在一般新闻中,需要特别交代时间,强调其时间因素,那就要具体交代清楚,要注意这一特定时间对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有其新闻价值。
有些新闻节目强调刚刚收到的消息,以引起观众注意。
但是新闻中如果没有重要内容,则没有必要强调刚刚收到。
通常,“新近发生的”
“近来”
“最近”
这样的时间因素可以不要。
(5)恰当安排人物
广播电视新闻中的人物名字一般不出现在导语中,除非这个人物是有一定知名度或十分重要的人,他或她本身具有一定名人效应,能提高新闻价值含量或引起观众注意。
如果导语中出现一个观众不熟悉的名字,往往会感到莫名其妙,一般不会引起注意,这并不是说不知名的人物绝对不能出现在导语之中。
处理的方法是告诉听众和观众做了什么事情即可。
例如:“一名法国青年科学家发明了新式照明方法。”
至于这个法国青年叫什么,观众不必去在导语中了解,而且也记不住。
如果导语中出现知名人物的名字,一定要注意告知人物是干什么的,具体职业和职务是什么。
例如:“穆罕默德·阿里将要访问中国”
,许多观众听了肯定要猜测此人是谁。
如果写成“世界拳王穆罕默德·阿里将要访问中国”
,观众听了就十分清楚。
电视导语写作切记:无论在哪种情况下,最好在一个有必要出现的名字前冠上其职业和职务。
(6)小心使用直接引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