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有人认为使不得,有人认为很好用。
究其原因,是由于录音采访也如同电话、航空等现代化采访形式一样一方面带有自身的优势,另一方面也带有一定的局限。
此外,还有一个采访对象对于新形式的适应与不适应的问题。
为此,我们有必要分析一下录音采访的长处与短处,以便正确得当地运用这一形式。
录音采访的长处——
(1)具有清晰的真实感
引入到广播报道中的录音访问以及电视屏幕上的录音访问可以给听众、观众最大限度的真实感,这是电子采访的优势所在。
现在,文字记者也创造了一种录音访问记录的报道形式。
他们认为,对于有争议的问题与长篇的系列文章会使读者产生许多疑问。
读者可能会认为记者曲解了采访对象的原意,或者记者根本就没有经过采访而发表个人的观点。
如果用问答体录音记录形式报道则可以让读者深信不疑。
1972年美国总统竞选期间,《华盛顿邮报》记者海恩斯·约翰逊和戴维·布洛德在采访中广泛地使用了录音机,写出了大量的录音访问记登在报上。
海恩斯·约翰逊认为现在的人们普遍对报纸上的说法持怀疑态度。
只要你就某个有争议的问题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就会发现来自与你观点不同的读者的强烈反应,甚至不相信你曾到过现场。
因此,我们通过录音采访来作报道,就是为了给读者一种“不管我信与不信,那人所说的确实如此”
的感觉。
(2)节省记录时间
不言而喻,用录音机采访可以节省记者用笔记录的时间,改变边记录边提问的方式。
节省了记录时间,这样一方面可以使记者更有效地利用时间多提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尽快结束采访进行报道。
(3)避免漏记与误记,保证引语来源的准确
用笔记录难免出现漏记、误记的现象,录音采访可以避免这种现象发生。
特别是遇到有争议的引语使用时,录音可以万无一失地证实引语的准确来源。
(4)在无法做记录场合发挥作用
有时记者在宴会、餐桌上进行席间采访,如果做笔记就破坏了环境气氛,这时录音机就可派上大用场。
有时记者在人声嘈杂的场合采访,一群记者争先提问,问题一个接一个,回答速度又非常快,记者要往前挤着提问,腾不出时间做记录,这时伸出话筒就可以助记者一臂之力。
录音采访的短处——
(1)易使访问对象感到紧张
录音采访对于不习惯接受录音的访问对象来说容易造成神经紧张,以至于张口结舌,导致采访失败。
西方新闻界称这种现象为“话筒恐惧症”
。
(2)整理录音耗费时间
虽然录音采访在采访时可以节省记录时间,但过后整理时却要花费一定时间,有时要听上几遍才能整理出有用的材料。
(3)容易造成谈话的中断
有时当访问对象正谈得起劲,正谈到节骨眼上时,录音磁带用完了,记者只好请对方停下来翻转或换上新的磁带。
这样必然会给对方的情绪造成某种影响,甚至使对方草草结束谈话。
(4)分散访问对象的注意力
录音采访可以使记者集中精力,但却容易使访问对象分散精力。
话筒、机器的转动声音都会吸引对方的注意力。
分析了录音采访的长处与短处,我们可以对录音采访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以便在实践中灵活使用这种形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