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3.即席采访
即席采访多用于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
在电视报道中,即席采访已成为最富吸引力的电视报道方式之一。
早在美国总统罗斯福执政初期,记者招待会就成为一种采访方式为记者们所运用。
20世纪50年代,艾森豪威尔执政期间,他已经允许电视转播他的记者招待会。
到肯尼迪时代,这位电视“造就”
的总统率先让电视直播记者招待会,这一举动被视为电视传播的重大突破。
在我国,即席采访引起特别关注的开创性举动,要首推1987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政协和人大的第六届第五次会议的中外记者招待会录像专辑。
富有戏剧性意味的是,即席采访对新闻发布会和记者招待会的“介入”
构成了新闻事件的组成部分。
有时,记者本身就是人们瞩目的人物,还会成为新闻中的新闻。
比如,第一个到中国大陆参加人代会采访的台湾地区记者在招待会上站起来提问时,被中外记者层层包围。
丹·拉瑟在白宫记者招待会上同尼克松总统的互相讥讽,被作为吸引人的新闻加以报道。
在某种程度上,即席采访是高档次的采访,其难度就在即席二字上。
可以说,即席采访是对记者洞察力、判断力、反应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综合检验。
同时,即席采访也是观众检验记者提问水平的“透明窗口”
。
记者若要在强手如林的记者席中占有一席之地,就要练就一手即席采访的本领。
即席采访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其一,直截了当将问题一次提出。
记者招待会、新闻发布会有严格时间限制,记者不能一次又一次站起来提问,因而要珍惜站起来提问的机会和时间,准确地将重要问题一次提出。
其二,一次最多提问两到三个问题。
即席提问要能够让新闻发言人充分回答问题,一般人们一次听到太多问题反而记不住主要问题,回答时难免顾此失彼。
其三,借助别人提问充实自己报道。
有些即席采访不进行转播或直播,而要以动态消息形式进行报道。
记者在现场要注意倾听其他记者的提问,不要只顾自己如何站起来提问。
其四,随机应变、临场发挥。
即席采访前记者已经准备的问题或许让别的记者提出,这时就要临场考虑从别的角度、别的侧面提出不同的问题。
此外,在采访过程中,可能会得到意料之外的重要信息,这时应该利用电传或电话发口播稿,不要按部就班等到采拍结束才发稿。
在中美建交的新闻发布会上,许多外国记者刚刚听到这个信息,便纷纷离开席位去立即发稿。
通常,即席采访在下述情形下进行——
其一,国家政党、国家政府部门要宣布某项重大决策或外交活动时,由要职人员举行记者招待会,与会记者将事先得到通知;届时到会采访。
一般来讲,具有世界影响的国策和活动招待会规模就较大,本国记者同外国记者同时进行采访。
比如,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新闻报道的突破就是以记者招待会结束了过去党代会半封闭形式的报道,会议期间召开8次记者招待会。
其二,国家对于世界关心的本国事务需要解释说明时,由具有一定权威的人召开记者招待会。
比如,审判“四人帮”
前,司法部门和中央领导人举行了记者招待会。
中国刚刚提出四化建设时,国外对此十分关注并存有很多疑团,为此,邓小平举行记者招待会,回答记者提出的普遍关心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