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第三节电视采访的拓展
banner"
>
电视采访的发展历史既是一个在短时期内迅猛发展、变化的惊人历程,又是一个由多种因素相互促动、相互催化的复杂过程。
说其惊人,是因为它历史短、变化快、影响大;说其复杂,是因为它的采集手段与方式比其他媒介更为依赖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
1.划时代的突破
从时间流程上看,自20世纪30年代电视问世后,电视采访在每一个年代都有历史性的飞跃。
20世纪30年代,电视采访由单一的转播发展到流动采拍;
20世纪40年代,电视采拍由使用35毫米胶片过渡到使用16毫米胶片;
20世纪50年代,电视采拍开始尝试使用达到实用水平的磁迹摄像机;
20世纪60年代,通信卫星将电视报道推向最高水准——同步化;同时,电子新闻采集系统(ENG)在60年代末问世;
20世纪70年代,ENG的普遍推广,使电视采拍在诸种媒介中确立了优势——声画同步;
20世纪80年代,ENG更新换代,一体化摄像机又使电视采访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有线电视新闻网24小时全天候的新闻报道,带动了全球电视新闻的采访活动;
20世纪90年代,数字化金属磁带使电视采拍更为轻便,画面质量达到更高的标准;卫星直播电视、大型电缆电视、电视节目频道化的发展,使电视采访又面临新的挑战;国际互联网的启动和推广使用,带动了电视节目与受众之间的互动。
可以预见信息高速公路对媒体的影响和作用将是巨大的,这也无疑将对电视记者的采访产生始料不及的影响。
进入21世纪,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电视记者的采访将进入一个崭新阶段。
紧紧跟上新技术的发展,发展思维能力和采访技巧,才能胜任富有创造性的电视采访活动。
2.根本性的变革
电视采访根本性的变革,首先依赖于技术的进步;技术的进步引起的变化又带动观念的更新。
从技术上看,电视采访的关键性突破是采用ENG技术。
ENG对采访的作用是:加快采集速度;扩大采集范围;同期采录图像和声音;记者进入画面采访,采摄开始分离。
从采访的应用范围看,电视采访由专门的新闻采访全面渗透到各类节目之中。
近几年来,我国电视综艺节目中的采访介入已经成为新的走向,引起社会的特别关注。
传统上,新闻与娱乐是不能相互渗透的,如今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节目形式在电视综合性特征的效应中相互渗透,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社会效果。
自从1983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引入现场采访以来,历年晚会的**场面大多是由采访来启动的。
老山前线归来的英雄的婚礼;棋圣聂卫平的姐姐一家对小保姆的爱心;从台湾回到大陆的李大维、黄植成等新闻人物的出场……至今令观众难以忘怀、历历在目。
中央电视台历届的“3·15”
晚会之所以产生巨大社会反响,主要在于晚会上披露的事实真相震撼人心以及现场同步采访的真实可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