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9.解说词与理念的表达
解说词表达理念应选择合适的事实,并落实在具体的细节画面上。
理念常常是富于哲理的抽象概念,用画面表现难度较大。
用解说词表达时,不能停留在空泛的说教上,应把理念的阐述与具体的、合适的细节画面有机结合。
电视报道经常需要表达理念,特别是纪录片的创作。
《藏北人家》在阐述藏北牧民的人生观时,选择了措纳在草原上独自放牧、纺线时的生活场景。
这段解说讲述的是非常清晰的理念,也就是藏北牧民的人生观。
在讲述观念时精心选择了一个颇具典型意义的细节画面,借助于细节画面把观念阐释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在讲述观念时,甚至只字不提观念本身,只是饶有兴味地描述事实,但观众透过事实所体会到的则是事实背后的观念。
10.解说词的调整与效果
解说词应根据画面的内容、镜头的顺序和段落的长短作出相应的调整。
“配解说”
,顾名思义就是根据画面写出适宜的文辞与之相配合。
一篇解说词脱离开画面,单纯看文辞可能不连贯。
例如,解说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有缺陷,个别语句不连贯,思维是跳跃式的,指代关系不清楚等。
但把文字与画面配合之后,文字与画面可以做到珠联璧合,相辅相成。
因而,衡量一篇解说词成败优劣的重要标准是看其与画面配合后效果如何,而不要苛求其文字形式的自身完美。
解说词应该说什么、怎么说、何时说都要依据画面的情形而定。
《藏北人家》的解说与画面的配合,可以说做到了珠联璧合,使纪录片达到了理想的传播效果,得到国际评委的认同。
以下两段解说词与画面的配合起到了相辅相成的作用。
这一段落前边的画面是表现牧民们踏着月光载歌载舞的片段。
片中运用悠扬的歌声加以铺垫,回旋在草原寂静的夜空。
由于有画面和音乐在前一段落的铺垫,下面段落中的解说词便写道:“歌声流动在这荒凉寂静的草原上……”
在这里,画面、解说词和现场声相互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显得和谐统一,浑然天成。
此外,《藏北人家》的解说词还根据画面的内容和镜头的长短,调整顺序和语句。
我们所看到的节目,实际上蕴含着创作者大量的劳动。
画面中有一个摇镜头,镜头长度较长。
解说词为了适应这个画面,写道:“对措纳、挪佳来说,昨天的太阳、今天的太阳、明天的太阳都一模一样。”
如果这个镜头的摇动过程略有抖动,在编辑时,只能使用落幅的话,那么,解说词就要随之改为“对于措纳、挪佳来说,每天的太阳都一模一样”
。
大大地压缩了解说词的长度。
在这一段落的画面中,措纳手中拿着纺线锤从帐篷中走出来的镜头,解说词写道:“牧人们的生活就像他们手中的纺线锤一样……”
如果措纳手中没有拿纺线锤,编辑时,就需要加一个纺线锤的特写镜头,解说词则应改为“牧人们的生活就像这个纺线锤一样……”
如果这段影片中压根儿就没有出现纺线锤,那么,解说词可能就要随之改成这样:“牧人们的生活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往复循环,循环往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