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第三节解说词写作的技巧
banner"
>
解说词写作的技巧一方面要遵循电视写作的特点,另一方面要根据画面的需要,加以配合。
在一定程度上讲,解说词写作的侧重点在于与画面的配合。
1.从具体到抽象
解说词为了与具体的电视画面相配合,一般应从具体的事物逐步写到抽象的概念,从看得见的事实逐步写到看不见的道理、思想和观念。
《藏北人家》是20世纪90年代在四川国际电视节上获“金熊猫”
奖的作品。
这部电视片不仅画面拍得美,解说词写得美,更为可贵的是画面与解说词相互配合后呈现出一种和谐美。
具体分析《藏北人家》中解说词与画面的有机配合,可以从中了解电视解说词写作的方法与技巧。
《藏北人家》的解说词与画面结构
电视画面中连续展现了若干个羊群的镜头,解说词就从羊说起。
这段画面始终没有出现牛和马的镜头,解说词便只轻轻一点,一笔带过。
接下来,解说词告诉人们“这些财产属他们个人所有”
,一句话点出了藏北牧区的现行体制。
在那遥远的藏北草原,在那片不为人们熟悉的土地上,这些财产也归到了个人名下,不属于集体和国家的,也实行了包产到户、责任到人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与沿海地区的大政方针步调一致。
接下去一句“措纳的财产在藏北算中等水平”
,把措纳的牛、马、羊这些个人财产拿到藏北这个大环境中去比较,使我们从画面上的羊群,了解到藏北牧区的体制和藏北牧民的整体生活水平。
这段解说词就是从具体的羊、牛、马写到抽象的体制,从看得见的牲畜写到看不见的道理和观念,这不仅使解说词与画面相互配合,而且在事实的基础上阐述道理也显得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下面,我们截取纪录片中的另一段来加以进一步的说明。
这段纪录片的若干个画面都是十分具体的细节,解说词自然也就从细节写起。
但这并不意味着用解说词简单地描写细节。
因为画面已把细节展示得清清楚楚,无须用语言再重复和赘述。
这段词虽然也在写细节,但对画面起到了补充和说明作用。
如果没有解说词,我们仅靠眼睛就不能认清放在香炉上的是牛粪火,更不知道撒下去的是糌粑面,而比较容易联想到盐、土或其他东西。
解说词在讲清细节之后,进而讲到信仰和理念,观众一点儿不觉得突兀,而是有水到渠成之感。
2.数字表达与视听元素的选择
一般说来,电视新闻的数字运用有其自身的规则,在写作中如何处理数字,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让观众记住数字所表达的内容。
一连串的数字观众无法记住,还会成为干扰元素,影响收视效果。
《藏北人家》解说中谈到措纳家牲畜的数量时是这样写的:“措纳家有将近200只绵羊和山羊,40多头牦牛和一匹马。”
解说词为什么不把准确的牲畜数量清清楚楚地告诉观众呢?比如,把上段词改成:“措纳家有196只绵羊和山羊,48头牦牛和一匹马。”
这样的写法,观众不但记不住,而且因为具体的数字太多,而影响收视的注意力。
观众看电视时,一般处于休闲、放松、随意的状态,并不处于精神高度集中、头脑积极运作的状态,所能记住的东西是十分有限的,更何况数字的出现往往是在观众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播报出来的,观众并不知道后面将有重要数字出现,也就不会刻意去记忆它。
所以,解说词报道数字时宜粗略不宜精确。
粗略简单的数字便于记忆,有可能在观众脑海中留下一些印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