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电视人物专访的表现形式由单一形式走向多样化,其表现形式已经成为节目样式的突出特点。
过去,人物专访的方式基本上是一问一答,记者和采访对象端坐在电视屏幕前。
现在,专访表现形式有很大变化,主要有这样一些形式——
其一,用画面加解说进行提要式引入,然后进行一对一采访问答。
美国的著名女主持人巴巴拉·沃尔特斯对前总统布什夫人的专访就较好地运用了这种形式。
其二,画外音提问,将画面让给采访对象,扩大形象画面信息量。
许多明星人物的专访采取这种形式,并利用特技手段进行艺术处理。
北京电视台曾播出的《正大纵横》节目中的“星光灿烂”
栏目大多用这种形式进行专访,视觉效果突出。
其三,多地点活动式。
许多人物专访在特定的场所进行,记者跟随采访对象,转换地点进行活动式专访。
现场场景带给观众从属的信息,增强了报道感染力。
《张艺谋东京对话》主要的采访形式即是多地点活动式,成为节目的表现形态。
其四,面对面直接交流式。
这种方式适用于比较严肃的事件、问题专访。
人物的回答、记者的提问非常引人注意,观众全神贯注倾听,不必插入活动画面分散注意力。
例如,《60分钟》记者华莱士对邓小平专访,持续一个小时,两人面对面坐着,进入采访最佳的状态。
其五,面对屏幕式。
这种形式是利用通信卫星,进行异地专访。
开始电视画面上出现两个人的图像,中间也可切换突出一个人的图像。
这种形式成为西方电视界人物专访中的常见方式,在我国,重大体育比赛的报道中也经常采用。
其六,电话访问式。
利用电话进行专访并配以图表、图片或者典型画面,是进行异地采访的有效方式。
有时,由于条件限制,画面拍摄有困难;有时,采访对象不大愿露面。
在这种情况下,电话就成为有利的工具。
电视新闻报道中的电话采访,除了记者同采访对象之间进行交流外,记者同记者之间根据报道需要,也可以进行一定长度的对话。
任何事物的内容都存在于相应的形式之中。
人物专访同样要依据节目内容,寻求适当的形式传达特定内容。
在电视节目中,内容对形式起决定作用,但形式不仅作用于内容。
没有不体现内容的纯粹的形式,也没有不借形式来表达的**裸的内容。
当形式是内容的表现手段时,形式和内容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
如果把形式同内容分开,就等于取消形式本身,反之,亦然。
因此,二者是相互依存不能割裂的。
以什么样的形式进行人物专访,取决于内容的规定。
所谓随物赋形,并不是将内容的决定作用绝对化,而忽略表现形式的能动作用,那无疑会有碍于内容的传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