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由于电视摄像机“旁若无人”
地在现场抢拍着画面,因而又留下了珍贵、惊险的镜头。
事件发生8分钟后,有线电视新闻网首先以口播形式播出了这条消息。
紧接着,美国广播公司的主持人雷诺兹在2点34分出现在屏幕上告诉观众,“我们拍到的录像带已经送到,马上就要播出实况,马上……”
2点42分,电视上终于播出了枪击事件的镜头。
一个小时内,电视反复播出了12遍。
其他电视网也相继播出了自己的报道,如刺客的情况、目击者的叙述、医治手术等。
里根被刺的报道又一次说明人类已完全进入电子传播时代。
电子新闻传播把时间空间的限制降到最低点,使人们很快就看到了现场的情景,其中包括事件的景象、动态、声音、色彩,这样的速度与效果是其他任何媒介都办不到的。
事件发生后仅过18分钟,美国广播公司就播出了现场实况录像,这不能不说速度惊人;又由于通信卫星的作用,使得全世界都能以最快的速度目睹这一事件的全过程。
摄录一体采拍可以说是电视记者的基本技能。
作为电视记者,只有熟练地掌握拍摄技巧,才能了解电视画面对采访报道的要求。
从发展走向看,一专多能的记者,往往能够应付各种采访活动。
9.卫星电视采访
卫星电视采访是利用通信卫星技术而进行的最现代化的采访技术手段。
卫星电视采访不但可以跨越空间距离,而且可以在电视屏幕上进行面对面交流。
一般情形下,卫星电视采访在屏幕上显示记者和采访对象的图像和同期声,也可以经过特殊编辑插入活动画面。
在电视发达国家,卫星电视采访已不仅仅是局限于演播室内的采访了。
由于移动式卫星地面站的投入使用,对于现场新闻事件亦能够做同步采访。
美国对海湾战争的报道,就不惜重金购置了小型伞状卫星通信设备,并将通信卫星同它的电缆电视网相连接,使记者的现场采访同总部演播室主持人的主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1982年10月,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利用卫星,在中国北京和上海现场制作大型报道《变化中的中国》节目。
节目中通过卫星采访了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当时的中国外交部部长钱其琛等人物。
在我国,近年来也开始利用卫星进行同步采访报道。
最大规模的是香港回归的报道。
1998年,海湾地区再次出现风波,《焦点访谈》节目主持人水均益到事件的现场,通过卫星进行了同步报道。
从发展的趋势看,卫星同步采访正在朝着立体化、多元化方向发展。
以一个正在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为主线,穿插其他报道。
通过卫星,以共时态报道方式播出。
比较典型的报道有:美国三大电视网对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失事的报道;对海湾战争的报道;中央电视台对香港回归的报道;凤凰卫视中文台对戴安娜王妃葬礼的报道等。
此外,全球对奥运会的报道,大都采取卫星同步采访报道方式。
值得提及的是:随着电视事业的全球化渗透,利用共用信号进行报道已成为一种新趋势。
在利用共用信号的同时,各电视机构都力图显示自己的特色,因而同步采访作为重要内容成为立体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10.全媒体聚合互动采访
在全媒体时代,采访报道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聚合与互动。
聚合与互动既是方式也是手段,这无疑拓展了记者的采访报道的新理念。
全媒体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为电视采访展示潜在功能和力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电视记者对采访具体方式和手段的掌握,直接关系到电视传播的效果。
为此,作为电视记者,应该在采访实践中进行多种尝试,以期达到较高的标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