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其三,国家领导人出访时,常在访前和访后举行记者招待会。
一般随行记者和所驻国记者届时参加采访。
比如,邓小平访美结束后,在美国举行记者招待会,回答了记者们提出的中美关系、中苏关系以及对世界重大事务所持态度等问题。
其四,有特殊影响的人物,需要解释与本人有关的重大事件时,由本人举行记者招待会。
比如,李宗仁回归祖国、西哈努克在国内动乱后来到北京、黄文欢离开越南到中国等,这些人物都举行了记者招待会。
其五,国家政府部门公布与国计民生有关的统计数字时,也举行记者招待会。
比如国家统计局每年都要公布当年的各项预算、支出情况以及国民收入数字。
即席采访不同于其他形式,众多记者坐在一起当场提问,采访对象是共同的目标。
若要在强手成群的记者席中占有一席之地,就要练就一手即席采访的本领。
目前,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记者的即席采访已经形成了新闻时速和质量上的竞争局面。
广播、电视新闻媒介利用传播功能优势往往先将招待会现场直播转播。
通讯社、报纸面对这种挑战,改变过去全文发稿的做法,突出要点并开始注重解释分析、提供背景。
这种高强度竞争对记者在招待会上的即席提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即席提问是对记者洞察力、判断力、反应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检验。
4.同步采访
严格意义的同步采访是指记者始终置身于新闻事件的现场,摄像机与记者的采访视线同步,报道以记者在现场出面采访为主线。
例如《望长城》《从北京到莫斯科》等纪录片,采取的方式就是以主持人从头至尾的采访活动为全片的主体线索。
同步采访在时空上同事态的发展相一致,但不一定在报道传播环节上也达到同步化。
一般而言,同步报道应该是事件—采访—报道—传播—接收同步化。
同步采访则可以兼而有之,既可以在同步报道中发挥作用,也可以先采访,然后制作再播出。
目前,国内的许多现场报道大多是采取同步采访方式进行的。
例如《我国结束蒸汽机车生产历史》《我国成功发射“亚洲一号”
卫星》《我国首例试管婴儿诞生》等优秀电视新闻,都在同步采访方式上进行了成功的尝试。
同步采访要求记者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记者在现场需要观察、叙述、访问、倾听,还要在现场流动采访。
作为电视记者,掌握同步采访的技能是起码要求,也是最高要求之一。
但凡优秀的记者,不但练就一手高超的同步采访技能,而且还形成了独特的个性风格。
采访、报道同步化是电子新闻采访区别于报纸新闻采访最显著的特点。
采访、报道同步化的优势有二:一是快捷;二是真切。
快捷在于采访、报道同时进行,真切在于有现场感。
这种传播速度与效果的优势最早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得到证实的。
早期的广播新闻完全沿用报纸新闻的模式,确切说是重复报纸新闻的内容。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广播提供了充分显示其优势的机会。
西方许多国家的记者利用无线电短波,从现场进行了采访、口播同步化的报道,从而开创了广播新闻采访、报道同步化的方式。
这种方式不但使广播先于报纸得到了许多重大新闻,而且由于它给听众带来的现场感,使得广播新闻备受欢迎。
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广播记者同步采访开创了广播新闻的新局面,从而使广播进入了“黄金时代”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