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时不必对画面作任何解说,观众即已看懂。
因此,要将文字解说限制到最低点,起到点到为止、画龙点睛的作用。
如果画面同文字发生“对抗”
,文字就要给画面让位。
(4)不要让观众去“猜画面”
当画面内容显示不够明确具体时,解说就有必要进行具体提示或明确介绍。
当画面出现的内容使观众难以判断,即使画面展现的是特定人物或具体事情,解说则有必要告诉观众特指的人物是谁,发生了什么事情,比如,画面上出现一个观众不熟悉的地方,虽然画面很具体,但是观众要猜测到底是哪,这时解说要尽快告诉观众。
再比如,画面上出现一个人物,或一群人无论大众是否所熟悉,都要尽快告诉观众这个人是谁,这群人是什么阶层的,不要让观众去推测。
另外,更不要在另一个人出现时介绍前一个人,或者人物还未出现时就已介绍完毕。
电视新闻报道,常常要从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选择不同人物、不同事物来进行报道,记者进行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的选择加工,最后构成一条完整的新闻。
因而,记者在现场采拍时,就要弄清楚哪些内容用画面展示,哪些用文字表达。
如果自己不清楚,写作时容易忽略,就会出现让观众“猜画面”
的情况。
(5)要让观众“进入画面”
解说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让观众注意画面。
那么,怎样才能集中观众的注意力呢?
解说应格外小心,不要分散、打断观众注意力,也不要干扰观众的收看。
美国著名的新闻节目主持人钟康妮认为,电视写作写什么内容固然重要,但是怎样写则更为重要。
这里边就有一个技巧问题。
通常,要注意这样一些问题:
其一是解说不易过满,过满的解说会使人感到厌烦,成为一种干扰,令观众心烦意乱。
有时,体育现场比赛转播,解说过满,就会产生这种情绪,其中的道理是一样的。
其二是解说不易旁牵他涉,同新闻毫无关联的解说会分散观众注意力。
解说扯得太远,观众注意力就会从画面上离开,去琢磨解说的内容到底同新闻有什么关系,如果并没有什么重要的联系,反而使观众忽略了画面提供的信息。
其三是解说不易绕弯子,过多地设置文字障碍,就会打断观众的注意力,去琢磨解说的含义,到底要说什么,说的是什么意思。
观众注意力一旦从画面上溜走,对新闻的印象就会减弱。
电视解说一听即过,卖弄文字是徒劳无益的,观众不会去咀嚼它,更不会去重读它。
其四是解说不易平铺直叙,平淡的解说不能调动观众的听觉注意力,往往令观众提不起精神。
观众收看电视的状态是这样的,先是看画面,附带听解说,当听到重要的信息或有趣的新闻,眼睛往往紧盯着画面,关切地注意以下的内容。
记者要避免平铺直叙,有效的办法是将重要的信息、有趣的故事、精彩的引语和富有人情味的内容,用生动的文字表现出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