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第一节专访的类型与特点
banner"
>
人物专访的类型划分可以依据不同的概念、属性、标准进行分类。
归纳起来,中外新闻界关于人物专访的类型划分主要有两种划分标准。
一是依照人物身份进行类型划分;二是依照专访的主要题目进行划分。
1.不同人物的专访
依照人物身份进行类型划分,主要类型有:名流专访、权威人士专访、新闻人物专访。
(1)名流专访
名流专访的特定对象是:有一定社会名气的公众人物,往往是某个领域、某个流派的代表性人物。
主要传播意向是:产生名人效应,吸引观众。
采访风格:轻松型和严肃型兼而有之。
表现形态是:可以作为固定栏目定期播出,也可以作为一档节目中的组成部分穿插进行。
名流专访又可以细分为不同类型的名人的采访。
通常,主要有这样一些类型:艺术界名流、娱乐界明星、政界首脑、风云人物、科学家、文化名人、学者等。
名流专访的最大特点是:
其一,采访对象有一定社会名望,在某些领域有较为特殊的表现和成就,是公众认可的著名人士。
因而,他们在电视上的露面本身就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其二,作为社会名流,他们在广播电视上亲口讲述的内容可以使观众产生较大兴趣,特别是可以增强真实性和可信性。
其三,可以展示名流们的不同风貌、不同个性。
许多人物的言谈举止,给观众留下了较深刻的印象。
其四,由于名流专访的采访大都由著名记者或主持人来承担,因而可以产生双向的名人效应。
在西方广播、电视界,名记者或名主持人对名流的采访,常常被看做是富有“魅力”
的广播电视节目。
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著名记者爱德华·默罗就创办了《面对面》人物专访节目。
在这个节目中,他采访了500多位社会各界名流和政界要人,包括1956年对中国总理周恩来的专访。
默罗在《面对面》节目中,充分利用电视的特点,在以谈话交谈为主的同时,还穿插画面展示名流们的生活、工作、环境以及个人爱好。
直到今天,默罗的专访节目仍然是美国新闻院校的教学例证材料。
一般认为,默罗是电视人物专访节目的推动者,他开创了一种轻松的人物采访风格,并且将轻松的风格同高超的采访技巧结合起来。
1993年5月,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中的《东方之子》栏目开播,至今已采访了众多的社会名流,其中仅学者型的社会名流就有上百人之多。
“东方之子——浓缩人生精华”
这句节目的提示语非常凝练,它概括了《东方之子》栏目的传播意向。
也正是由于该节目选择的社会名流们身上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以及他们那令世人赞叹的精彩人生旅程和非凡的表现,深深地感染了观众、打动了观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