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现在对我来说有一件事是容易的。
现在我可以独立采访,不需要依靠别人。
我更多地开始产生质疑,更多地探索和发现问题。”
但是采访真的就容易了吗?
“不,我认为一直干下去,需要坚忍不拔和顽强的毅力。
如果有了经验,便想当然去做,那么将会犯错误。
所以,至少可以说采访似乎真的相当艰难。”
[本章重点]
1.访问是记者了解事实、收集材料、核对材料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在日常采访中,大约有34的信息来自于记者的口头访问。
记者访问是以交谈和问答的方式进行人际交流,这种交流又超出个人范围,在社会中产生影响。
记者代表的不是个人而是新闻机构,采访对象是作为社会现象的代表接受采访,双方活动的结果受到社会的关注。
2.每个记者都有各自的一套采访技巧,大体有10个步骤是每一个记者必须要把握的:确定采访目的,采访目的越明确,采访就越容易成功;研究背景材料,这是所有步骤中最重要的一步;请求采访约见;拟订初步的计划,采访准备得越细,采访就越容易得到与计划相一致的机会;会见采访对象及打开局面;开始正式采访;建立和睦的关系,记者要注意不要用众所周知的问题使对方感到枯燥无味,或者用棘手的问题使对方感到尴尬,应知道怎样换挡、加减速;适时提出一定比例的尖锐的问题;恢复和睦的关系;结束采访。
3.观察即用眼睛采访。
用眼睛采访就是通过眼睛发现、挖掘新闻事实。
观察采访就是记者亲临新闻事件的现场,通过眼睛观察事件的发展进程,事件所处的特定环境以及事件引起的结果,从而获得第一手材料。
电视新闻是形象画面的报道,现场观察采访更具有重要作用。
观察采访最有效的方法是边观察边判断。
4.进行观察采访,首先要学会抓取最有特色表现主题的典型事例,判断什么是有特色的事实材料用以说明烘托报道主题。
其次要学会抓取具有新闻价值的生动细节,能否抓取有新闻价值的细节,是对记者观察能力敏锐与否的检验。
再次要注重观察人物活动和特征。
现场的气氛除了场景烘托外,主要靠人物活动来表现,对行动的描写比对其他方面的描写,更能考验记者的观察力。
最后要注重全景观察、宏观透视。
在新闻报道中,有些重要的现场活动、情景还需要展现整体场面,这就要求记者不仅要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微观透视,还要进行全景观察,宏观透视。
[思考题]
1.记者应通过什么方式促成和采访对象的双向交流与合作?
2.记者应怎样打开访问的局面?有哪些可行的对策?
3.人物采访都要掌握哪些基本要领?记者提问方式有哪些?在什么情况下运用合适?
4.记者提问应遵循哪些基本规则?
5.记者在采访中通常会同哪些类型的人打交道?用什么方法可能获得成功?
6.全感采访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7.直接观察大体分为几种形式?
8.观察采访的范围是什么?
[1][美]肯·梅茨勒:《创造性采访》,156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