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蒙太奇思维贯穿于记者选材、采访、拍摄、编辑、制作的全过程。
10.电视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必须考虑调动综合表现元素,增强报道的感染力。
综合表现元素就是画面、声音、文字相结合。
分解开来,画面可以包含现场环境、背景画面、人物活动、图表、静止图像等;声音包含现场自然背景声、采访提问及回答、解说、音乐音响、人物活动的声音等;文字包含节目片头字幕、标题、内容提示、人物身份交代、时间和数字说明、重点强调的引语、评述观点、翻译文字等。
11.协同工作和采摄分工是电视记者的工作方式。
首先,电视采访是以协作方式进行的,记者所报道的新闻绝非是个人的杰作。
特别是一些重头报道,更是要多个环节的协调才能够完成。
电视记者采访拍摄的分工又是明确的,由“采摄合一”
过渡到“采摄分工”
。
ENG的运用,解决了拍摄中声画同步录制的技术问题,记者的镜前采访、现场报道成为可能。
故此,采访和拍摄得以分离,其目的是发挥电视的优势。
[思考题]
1.广播电视采访共性与个性是一种什么关系?
2.新闻采访共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3.广播电视采访个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4.广播电视独有的报道形式对记者采访有哪些特殊要求?
5.电视的综合表现元素对记者采访有什么要求?
6.电视记者的思维方式与文字记者有什么不同?
7.形象画面的报道对记者采访有什么要求?
8.电视记者采摄分工有什么优势,协同工作方式对记者有什么要求?
9.电视新闻流程的“投入”
和“产出”
环节对记者采访提出什么要求?
10.广播电视记者的采访认知应该遵循什么样的理论依据和思想方法?
11.广播电视记者采访的基本任务都有哪些?
[1]《1991年优秀电视社教稿选》,150页,北京,中国广播出版社,1993。
[2][美]肯·梅茨勒:《创造性采访》,94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马克思:《〈莱比锡总汇报〉的查封和〈科伦日报〉》,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19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美]肯·梅茨勒:《创造性采访》,102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美]肯·梅茨勒:《创造性采访》,102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6]水均益:《前沿故事》,184页,海口,南海出版公司,1998。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