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他以报纸为武器,每日刊有论说一篇,鼓吹变法自强,开我国报刊重视政论之先声,成为康有为、梁启超所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的思想先驱。
《循环日报》不但以政论著名于世,还由于刊载京城、羊城、海外新闻及交通信息而受到欢迎。
甲午战争后,中国资产阶级作为新的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在整个戊戌维新运动时期,维新派共创办了30多种报刊。
他们利用报纸宣传维新变法,在中国新闻史上掀开了新的一页。
在中国人自己开创新闻业的同时,外国人在中国办报又有所发展。
1872年由英国商人美查等创办于上海的《申报》一开始就设有两个“访员”
,专门采集社会新闻。
1874年,派人赴台湾地区实地采访日军侵台战事,刊出中文报纸上最早的军事通讯;1882年1月16日,登载了发自天津的我国第一条国内新闻电讯;1884年8月6日晚7时,发出了报道福州海面法国舰艇动态的第一张中文号外。
从上述新闻事件的报道可以看出,新闻记者的采访活动范围正在逐步拓宽。
在报纸记者的新闻采访活动迈出新的一步之时,外国通讯社业务也在中国开始经营。
1872年,英国路透社最先在中国发稿。
此后,日本东方通讯社、同盟社,法国的哈瓦斯社,美国的合众社,德国的电报社等,都在中国设立了分支机构。
从此,电讯新闻开始在中国发挥作用,进一步加强了中国和西方世界的信息沟通。
从19世纪初期到19世纪末,外国人在中国创办了近200种报刊,占我国当时报刊总数的80%以上。
中国记者的采访活动自然不可避免地受到这样一个历史条件的限制。
能够打破洋人办报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创中国人自己的新闻业是十分艰难的。
这也是中国职业记者队伍形成比较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3)发展时期
中国记者的采访活动真正得以发展是在辛亥革命以后。
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共创办了120种报刊。
据统计,到1912年5月,全国报刊总数增加到近500种。
随着新闻业的快速发展,职业记者进行了较细的工作分工。
在民国初期,报刊内容基本上做到不疏漏重大新闻事件。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出现了以采写政治通讯,披露政治事件内幕而闻名的杰出记者黄远生。
黄远生(1877—1915)是中国新闻史上的第一个著名记者。
在他以前的著名新闻工作者都是政治家。
他采写的政治通讯语言文字流畅生动,他善于采访,经常能采集到一般记者难以获悉的消息。
他提出一个好记者应有“四能”
:能想、能跑、能听、能写。
当时,《东方杂志》和上海的《申报》都大量登载他的通讯,后起的新闻记者有不少深受他的影响。
袁世凯帝制活动开始后,报刊想利用他的文笔和声望,一面要他写文章,一面要他出任筹备出版的《新亚细亚报》在上海的总撰述。
由于黄远生的改良主义世界观,不能断然拒绝这种收买和利用,写了一篇自以为“似是而非”
“并不怎么赞成帝制”
的文章,同时也担任了名义上的总撰述。
袁世凯并不满意,叫人授意他再写。
这时,他觉得“再无可转身了”
,于9月3日离开北京转到上海乘船去美国。
结果12月27日,在美国旧金山被人当成帝制派暗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