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三 创造性专访的要领(第1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第三节创造性专访的要领

banner"

>

人物专访也是一种吸引人的节目方式,特别是电视屏幕上展示的人物专访,被认为是一种个性化的富有魅力的节目形式。

在西方电视界,将人物专访视为一种创造性的采访,一些著名记者往往在人物专访的节目中展示采访的个性风格。

这里我们侧重分析电视人物专访作为创造性采访的特殊要求。

电视人物专访并不是图像加上声音的简单采访。

理想的电视采访,应该是传达某种信息、某种印象、某种只能用电视媒介才能传达的重要东西。

创造性专访的衡量标准是:给观众留下深刻的感觉和印象、左右提问、掌握采访进程、驾驭被采访者、达到理智水平。

1.主动、积极、创造

成功的电视人物专访包含着创造价值。

记者的采访不是被动的、消极的、模仿的,而是主动的、积极的、创造的。

《60分钟》节目主持人麦克·华莱士在采访邓小平时,首先以漫谈方式同邓小平进行交流,巧妙地表露了他的意图——

华:我把今天同你的交谈看成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因为像你这样的人物,我们记者不大容易得到专访的机会。

邓: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华:我希望我们在一起的一个小时对你是有趣的。

邓:我这个人讲话比较随便。

因为我讲的都是我愿意说的,也都是真实的。

我在我们国内提倡少讲空话。

华:你有没有接受过一对一的电视采访?

邓:电视记者还没有。

与外国记者谈得比较多的是意大利的法拉奇。

华:我读了那篇谈话,感到非常有趣。

法拉奇问了你不少很难回答的问题。

邓:她考了我。

我不知道她给我打多少分。

她是一个很难对付的人。

基辛格告诉我,他被她克了一顿。

华:是的。

我采访过法拉奇。

但我也问了一些她很难回答的问题。

这段采访的三言两语的对话,至少表白了华莱士的四个意图:第一句对话表明他对此次专访的重视。

老练的华莱士深知只有在访问对象确认记者确有诚意并非常重视访问的情况下,才能得到对方的信任,进而达到双向合作。

第二句话道出他素以硬性采访著称,对美国政界首脑经常进行咄咄逼人的提问。

第三句对话显示他的专访对邓小平是开创性的第一次电视一对一专访,这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此次专访的新闻价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寒门枭士神医女凰木叶的恶霸忍猫我是地球治理者七零娇后娘养萌崽崽我能合技能团宠天道小萌包被傅爷宠野了剑仙三千万当系统泛滥成灾莽荒纪斗罗:我爹,封号斗罗洪荒模拟,我为九彩元鹿四合院开局从三级钳工开始东京漫画人生穿成太后只想咸鱼诸天普渡热门元素男主的哥谭日常圣墟甲壳狂潮暴富系统:真千金她惊艳了世界带着空间在逃荒路上养崽黑莲花女配重生了穿书后我成了林先生的黑月光改变斗破的穿越者都市极品仙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