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时效性也使记者采访蒙上了激烈竞争的色彩。
对此,可以从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遇刺事件的报道中略见一斑。
1963年11月22日,美国达拉斯时间12点30分,肯尼迪总统的车队的最后一辆车——第六辆上的合众社记者梅里曼·史密斯听到一声枪响,职业敏感使他立即抓住车上的无线电话向合众国际社达拉斯分社报告了这一消息——“总统车队遭到枪击”
。
同在第六辆采访车上的美联社记者听到枪声也迅速反应过来,他要抢过史密斯的电话,结果两人滚作一团。
最后史密斯拼命抱住电话不放,连续报道他认为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条新闻。
事后,随总统采访的新闻车安装上了两部电话。
枪响4分钟后,史密斯报告的消息就在电传打字机上啪嗒啪嗒响起来,向电台、电视台、报纸发布新闻——
“合众国际社达拉斯11月22日电:肯尼迪总统的车队今天在达拉斯商业区遭到三枪袭击。”
12点36分,唐·加德纳在纽约ABC电台播出了这条消息,离枪响后只过6分钟。
肯尼迪总统被送到白克兰德医院。
史密斯紧跟着到医院,他看到倒在血泊中的软弱无力的总统身体,立即跑到医院的一个公用电话间,向达拉斯分社发出第二条消息。
这条简讯在12点39分在合众国际社电传打字机上打出并传向四面八方——
“肯尼迪总统伤势严重,或许很严重,或许遭到暗杀子弹的致命伤害。”
一分钟后,CBS的沃尔特·克朗凯特突然出现在系列片《当世界改变时》节目中,打断正常播出,根据这两个简讯报告说:
“在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有三枪射向肯尼迪总统的车队。
第一次报道说,‘总统伤势严重’。”
几分钟后,广播、电视的听众和观众一片恐慌和震惊。
13点35分,人们听到总统已经离开了人世。
这时人们都把目光转向了电视,了解事态的发展。
以后的4天,电视连续报道了这一事件及事件引起的反应和变化。
肯尼迪遗体的运送、副总统约翰逊的声明、有关凶手的情况、各国政府首脑的抵达、葬礼的准备和进行。
三大电视网联合报道了肯尼迪葬礼,动用了50部摄像机,通过卫星传向世界。
在电视连续报道这一事件时,一些观众在3天中只睡了6个小时,其他时间都守在电视机旁。
这一年度的普利策新闻奖授予了肯尼迪遇刺的报道,充分反映了新闻传媒的时效性,也反映了记者采访活动分秒必争的共性要求。
7.采访任务
在记者的日常采访活动中,采访主要有这样三项具体任务:采写公开报道的新闻;采写不公开报道的内参;建立信息网络。
(1)采访公开报道的新闻
采访公开报道的新闻是记者日常工作最基本的任务。
公开报道的新闻一般包括这样一些内容:社会生活中具有新闻价值的动态、事件、问题、面貌、成就、经验、人物、思潮、趋势等。
记者要履行这一职责,在日常采访活动中就要迅速地了解到典型的有新闻价值的事实。
采写新闻,必须以敏锐的目光捕捉到标志社会发展趋向的事物;
采写新闻,必须善于从纷繁复杂的事物中,发现新生事物的萌芽;
采写新闻,必须胸中装着全局,对国家、政府的方针大计有透彻的领会,对国家当前的中心工作有深层的认识;
采写新闻,必须对世界风云密切注视,对国际形势有透彻的分析;
采写新闻,必须考虑受众的因素,民众的利益,对社会弊端给以披露。
(2)采写内参
记者出去采访一般都是根据一定新闻线索,有目的的为公开报道而采访。
但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还有一个职责:采写对国家、政府工作有参考价值的不适合公开报道的内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