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确实见过,阅兵的时候见过。
没错,这几个人曾经站在阅兵的队伍里,曾经是他的部下。
【强,弱,之间】
农民军的战斗力很强吗?
对于这个疑问,最好的答案,应该是个反问——农民军的战斗力怎么会强呢?
在中国历史上,造反这类活,从来都是被动式。
闲着没事干,但凡有口饭吃,是不会有人造反的,成本高,门槛也高。
但遗憾的是,造反这份工作,除了成本、门槛高外,技术含量还高。
要知道,明朝参加这项活动的,主要是农民。
农民的基本工作,是种地,基本工具,是锄头。
而阻止他们参与这项活动的,是明军士兵。
士兵的基本工作,是杀人,基本工具,是刀剑。
所以在明末大多数情况下,几百个农民军跟几百个明军对战,是不太可能发生的。
据史料记载,大部分情况,是几万农民军,战胜了几百明军,或是几百农民军,搞定十几个看衙门的捕快。
而更大多数情况,是几千明军追着几万、甚至十几万农民军跑。
没办法,毕竟打仗是个技术活。
圣贤曾经说过,把武器交给没有受过训练的民众,让他们去打仗,就是让他们送死。
没有训练,没有武器,没有兵法,没有指挥,就没有胜利。
但杨鹤先生惊奇地发现,他面对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
西北的民军里,除了业余造反的以外,还有很多专业造反的人士——明军,而且数量很多。
他们精通战术,作战狡猾,懂得明军的弱点,非常难以对付,且数量是越来越多,民变越来越大。
出现此类情况,归根结底,原因就两个字——没钱。
之前我说过,朝廷没有钱。
没有钱的结果,除了没钱赈灾外,还没钱发军饷。
据统计,当时全国的部队,大致有上百万人,而能够按时领军饷的,只有辽东军区的十余万人。
而且就连辽东军,也不能保证按时发工资,拖几个月,也是经常的事。
袁崇焕同志就曾经处理过相关事务。
辽东是前线,尚且如此,其他地方就别提了。
西北一带,既然不是前线,自然没钱。
有的人几年都没拿到工资,穷得叮当响,据说连武器都卖了,只求换顿饭吃。
没钱赈灾,老百姓吃苦,也没辙,没钱发饷,当兵的吃苦,就有辙了。
兜里没钱,手里有刀,怎么办?
凉拌,抢!
情况就是如此,官兵越来越少,民军越来越多,局势越来越撑不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