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1999年,王羽佳作为中—加“晨间音乐桥”
文化交流项目的交换生前往加拿大卡尔加里芒特皇家音乐学院学习钢琴。
2001年,开始跟随陈宏宽和蒂玛·布莱克斯通(TemaBlae)学习。
也就是从这时起,她开始一个人打拼。
年少的羽佳独自在外,无时无刻不牵动着身在北京的父母的心,可是他们知道,雨燕必在风雨中才能成长。
仅仅过了两年,这个当初稚嫩的孩子已经能够独自处理所有的事务,学习和生活都打理得井井有条,而且表现出惊人的高效率。
她的钢琴进步速度非常快。
在周广仁教授的建议下,她进入费城柯蒂斯音乐学院,在格拉夫曼(GaryGraffman)教授名下继续深造,并于2008年毕业。
格拉夫曼也是郎朗的老师。
他是一位神奇的人物,格拉夫曼的身上集合了钢琴教育家、演奏家等诸多身份,他广泛地结识各方面的人脉,认识很多著名的指挥、经纪人。
他在音乐上,更在事业上给予王羽佳强大的推动力。
格拉夫曼是开启王羽佳艺术生涯的一把钥匙,王羽佳说道:“他现在八十岁高龄了,但还在演奏音乐会。
事实上,我听他的音乐会比听他的课要多。
他的音乐会都非常精彩。
格拉夫曼秉承了俄罗斯学派的伟大传统。
在教学上,他并不在具体的音上细抠,而是给我一个风格上的指导。
最重要的是,他给予学生自由,同时又引导他们到他所预见的充满想象的音乐世界中。
他更像是一个向导。”
而王羽佳也像所有求知若渴的学生一样,从各个方面汲取营养。
我们的时代积累了无数各个时期钢琴家的演绎记录,特别是那些离我们并不遥远的大师。
“从音乐上说,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拉赫玛尼诺夫和霍洛维茨,”
王羽佳侃侃而谈,“拉赫玛尼诺夫留存下来的自动钢琴记录的‘录音’,虽然也许并不太可靠,声音显得些许古怪……但是穿透那些密密麻麻的穿孔卡带,传达出的是拉赫玛尼诺夫对于音乐充满了无限丰富灵性的处理,每一个乐句都是那么富于创意。
之前听过无数遍的乐曲,在他手下却重新焕发了生气,一个个新鲜的音符流淌而下——要知道,在20世纪初,他的演绎便如此的大胆而新奇,这是非常令人惊叹的。
而霍洛维茨更是一位纯粹的‘钢琴上’的大师,能够将钢琴运用得如此纯熟,每一阙音乐、每一种风格都是那么毫不费力地被表现出来,同时注入了丰富的个人感受,他的天赋令音乐作品具有如此巨大的魅力。
他们的演绎对我常常具有魔幻般的启示,源源不断地激发着我的灵感,激励着我的创意。”
签约环球唱片集团
2009年1月,环球唱片集团在德国汉堡宣布与王羽佳签订专属艺人合约。
事实上环球唱片集团很早就开始关注王羽佳。
提到签约DG,王羽佳兴奋地说:“我第一次买CD,就是DG出品的,波利尼演奏的肖邦练习曲、波兰舞曲及前奏曲三张唱片。
我对DG厂牌有着莫可名状的信赖感。
从小就非常喜欢那个黄标。
DG各个方面都非常严谨:无论是音乐家的挑选、录音师、录制过程、后期制作、印刷、包装……都堪称完美。
所以,从一开始,我就暗自决定,如果要灌录唱片,那么只与环球唱片集团合作——无论是灌录什么作品。
我和我的经纪人也提过这个想法。
其实环球唱片集团两年前就已经开始注意我。
我在欧洲各个地方的演出,环球唱片集团都会派专人去聆听,有的我知道,有的我不知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