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彼特拉克的巴赫——安德拉什·席夫,钢琴上的十四行诗
banner"
>
安德拉什·席夫钢琴独奏音乐会
时间:2011年2月27日
地点:北京国家大剧院音乐厅
谢幕:六次
上座率:80%
曲目:J.S.巴赫《平均律键盘曲集》第二卷1曲—12曲;贝多芬钢琴奏鸣曲No.31&32(Op.110&111)
加演曲目:两首(舒伯特)
北京,雪后初融,安德拉什·席夫第一次为中国内地的听众奉上佳音。
2月27日夜,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我们终于迎来了这位大师。
这场重量级音乐会的预告甚至早在半年前就已放出,听众翘首企盼,上海和广州的乐迷甚至专程前来聆赏。
珠联璧合“新约—旧约全书”
席夫此次独奏音乐会的曲目挑选颇有讲究,上半场是巴赫《平均律键盘曲集》第二卷的1曲—12曲,下半场是贝多芬晚期钢琴奏鸣曲Op.110和Op.111。
巴赫的《平均律键盘曲集》被称作钢琴文献中的“旧约圣经”
,而贝多芬钢琴奏鸣曲被誉为钢琴曲中的“新约圣经”
。
这一上、下半场的曲目设计,对应了“钢琴《圣经》”
上、下两阙的合璧,颇具匠心。
中年的席夫(58岁)越来越显示出他的深思熟虑和整体设计,这在整场演出中也处处有所体现。
席夫在DECCA灌录的那套著名的巴赫《平均律》,一直是榜中的经典,许多人对他演奏巴赫的印象也大多来自那套唱片,并且停留在那个时代(其时席夫不到40岁)。
而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则代表了席夫最近十年的心得。
作为一个支持“本真演绎”
和“古乐”
的死硬派,事实上,这场音乐会我是冲着贝多芬的两部晚期钢琴奏鸣曲去的。
尽管席夫的巴赫享有广泛的赞誉,但因为既不是古乐版本,也并非本真演绎,所以,本没放在心上,但现场的听音感受彻底颠覆了我的预设倾向。
巴洛克:“本真”
还是“现代”
?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本真演绎与现代演绎的争战一度水深火热,各霸一方,各不相让。
本真演绎背后是严谨的学术研究与历史还原,而所谓“现代演绎”
并非是单一的表现风格,而是一种旨在进行所谓“美学诠释”
(而不是拘泥于学术和古乐器)的每一个时代的“当代演绎”
的演变史,它具有广泛的音响形态和高度的包容性。
我无意在本篇展开关于这一争执的论述,重点是:事实上,在最近10年,“本真演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