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美国人觉得教书是一种苦力,会占用你大部分作曲的时间。
所以提供资金保证你有三年的时间可以专门从事作曲。
我就替她去教书,我们学校(密苏里州立大学音乐学院)学生很多,特别是在陈怡获得艾夫斯奖后我们的学生增长了三倍,于是学校在去年聘请我作全职教授。
当年中央音乐学院学作曲的同班同学里面,好像只有我们夫妇在国外从事教学,其他都是自由作曲。”
说到这个话题,陈怡认为培养下一代(作曲家)是更重要的,“我们的事业不是一个人能做成的,也不是已经完成了,而是做得远远不够。
要把中国文化向世界传播,有很多技术问题需要跟世界接轨,把我们的声音更多地推向世界,跟更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分享,我想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特别是对世界和平有促进的作用”
。
大师奖(Master’sPrize)
1999年,第一届大师奖大奖揭晓,周龙是第一个获得此项大奖的中国人。
大师奖是英国的作曲奖项,迄今为止已经评选了八届。
周龙介绍说:“共有六位作曲家进入总决赛,初评和复评都是评委打分,我都是排在第一的位置,决赛的评选由听众打分,听众最终倾向于投票给本地作曲家,于是第一名被英国作曲家摘取。
进入决赛的作曲家最后都得了奖,六部作品由EMI公司出版了唱片。”
当被问及此事对以后创作活动是否会有影响时,周龙笑着说:“没有任何影响,你的作品是什么样还是什么样,那个奖改变不了你的作品。”
这部获奖作品名为《唐诗二首》,是为弦乐四重奏及乐队而作的作品,谈到这部作品,陈怡兴奋地补充道:“这部作品在美国普遍很受欢迎,在很多地方被演奏,今年早些时候被太平洋交响乐团带到欧洲巡回演出,前不久在洛杉矶迪士尼音乐厅北美交响乐团协会的年会上公演,这次的公演是一个新版本,乐队编制为二胡、琵琶、小提琴、大提琴与管弦乐队。
事实上你可以看出,是把原来弦乐四重奏编制中的一个小提琴与中提琴换成了中国民族乐器。
另外,我觉得:好的作品应该拥有持续的生命力。”
听众演奏学术
“听众”
、“演奏”
和“学术”
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以往的作曲家在面对它们时都会有不同的态度和做法,陈怡向我们陈述了她的看法:“我认为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
我是美国作曲家协会的常务理事,很多作曲家像我一样,都很重视作曲家和听众的沟通。
而演奏家如果不爱你的音乐,他们就不会充满热忱和情感地去演奏你的音乐,听众也就很难欣赏你的音乐,这都是相辅相成的。
这里的互动关系永远是成正比的。”
“我们有一个奖项,叫作‘Creative’,是为有才华的作曲家提供外出讲学、参加音乐会及各类音乐活动的出行费用。
所有的作曲家都可以来申请这个奖项,然后我们筛选性地发放费用,让他们尽可能地展示音乐及各自的背景,尽可能地在各个地方的音乐会上与听众交流互动。
这样的效果也是相互的,在美国范围内大大提升了听众欣赏音乐的水平,培养了他们对于新事物的好奇心,以及接受能力。
反过来可以推动音乐的继续发展。”
莫扎特还是布鲁克纳?
现代音乐作曲家是如何作曲的?是像莫扎特那样一挥而就、极少改动?还是像布鲁克纳那样改个没完?周龙告诉我们,他以前创作的时候,成曲后改动也很多,现在创作后几乎是马上就出版,也就没法改动了。
事实上所谓改动也分两种,一种是改进,虽然说现在大部分情况下不允许你去改动成稿的作品,但是如果有机会再版,还是尽可能去改进之;另一种是为再版而改动,比如室内乐的作品改成为管弦乐队而作的作品,或为某个乐团将一部作品改成另一种乐器配置的版本:添加、替换民族或者西洋乐器,等等。
陈怡的这种改动型的作品也不少,有的是受某个演奏家邀请而改写的,有的是应出版社要求而写的。
她为梅纽因八十岁寿辰而作的《琴箫引》,由梅纽因亲自指挥,在林肯中心世界首演。
这是一部为小提琴与弦乐队而作的作品,后来很多小提琴家都向出版社索要这部作品的“小提琴与钢琴”
版,这是因为并不是所有小提琴家都有与大乐队合奏的机会,所以出版社请求陈怡改写,这个版本反倒卖得最好。
后来因为不同的邀请,又改为大提琴与钢琴版,以及被用在一首重奏曲的一个乐章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