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4年工作要点指出,推进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加强建设、推广使用中国大学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慕课”
),推动基于网上开放课程建设和共享的教育教学改革。
慕课为高校的优质课程提供了很好的交流机会,国家教育部门希望各个高校能够积极利用这个平台,大力开展慕课的教学改革。
各高校需要打破多年的学校校园和学校身份的障碍,以更加开放的精神办学,改变高校的教育生态系统,创新大学的管理模式,探求更为科学合理的慕课学分计算、考核评价、学分互认、单证颁发、学位授予等政策方面的研究和规章制度的设计,以满足有更多知识和技能需求的学生的愿望,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育系统需要重新进行制度设计
慕课是能够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在线教育形式,但如何保证在线教育学生的学籍、证书、学分乃至未来的学位,是慕课当下遇到的瓶颈。
若想突破这一瓶颈,则必须要做超前的制度设计,并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
在美国,慕课能否进入高校,慕课课程是否可以计入高校学生的学分,争议都较大。
由于美国独特的高等教育体制,其做法也各异。
有的慕课课程已经进入学校课程,有些学校已经承认学生的学分,但也有学校拒绝进入和拒绝承认。
在中国,就当下来说,管理制度方面的设计还处于空白阶段,学分互认也才开始摸索。
从过去的一些推动来看,情形不算特别乐观。
例如,在北京,曾经红极一时的高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等问题,后来因为各种原因而不了了之——情形不容乐观。
由于慕课在世界上都还处于发展阶段,如何更好地服务于高等教育,也算是世界性的难题。
因此,中国在大规模发展慕课的同时,需要进行好制度设计。
推动教育进步的力量有三个:一是教育内涵价值的提升,二是教育体制机制的创新,三是教育内外技术的进步。
然而,观念的转变,特别是体制机制的变革,才是促进先进教育生产力发展的根本。
因此,作为第三股力量的慕课,只有和前两者相结合,才能不断涌现并发展壮大,最终汇成巨大的改革洪流,推动教育现实的改变。
中国知名高校纷纷加入慕课,表现出中国高校对于在线教育的态度,中国愿意接受在线教育的不断涌入,也愿意将自己的课程放在网络平台之上。
但是,对于中国高校而言,体制的转变需要教育整体的变革,在线教育的冲击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教育的本质,也很难改变这些。
慕课现阶段还不可能取代传统的高等教育,毕竟校园生活的经历、校园文化的熏陶都是在线课程难以替代的。
以慕课冲击为契机,加快大学教学、管理的根本变革,实现两者的融合才是更好的姿态。
与此同时,在这场汹涌的世界浪潮中,中国高水平大学强强联合,积极参与并且融入这场变革,方能化危机为机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