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三慕课汹涌:文化主权的竞争
banner"
>
一份北美教育机构的慕课趋势分析认为,到2016年,北美地区43%的高校将提供慕课课程,74%的研究人员认为这种在线教育的成效能够媲美甚至超过面授教育。
目前,全球有十几个国家在积极推进慕课,包括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巴西、中国等。
比较成规模的慕课三大平台是Coursera、Udacity、edX,语言以英语为主,正在增加其他语种。
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都通过edX平台提供了本校教师讲授的开放课程,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加盟Coursera平台,北京大学还通过Coursera平台提供在线课程,清华大学于2013年10月10日正式开通了“学堂在线”
开放课程网络平台。
或被动,或主动,中国已经被裹挟进这场全球“风暴”
中来。
无法否认的是,慕课这场巨大的在线教育风暴给世界各国的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甚至不可幸免地裹进国际文化主权的竞争中,政府调控与市场运营之间的平衡也需要重新定义。
(一)席卷全球的教育革命
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会带来新的知识传播形式,收音机发明之后产生了广播函授方式,电视发明之后有了广播电视大学,互联网初期产生了网络学院、网络公开课等。
慕课是互联网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是经过多年摸索,研究出来的一种知识传播模式。
在2012年之前,人们一直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结合的方式,但仅停留在网络公开课上,收效甚微。
电子邮件与数字学习在互联网初期同时出现,但电子邮件基本上取代了传统的邮件系统,而数字学习一直仅仅是教育中的一个小小补充。
电子商务的发展,使传统的店铺直销模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也创造了传统商铺很难取得的巨大效益,同时带动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可以说,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互联网浪潮的巨大冲击。
但是,在教育领域,几十年来,教室内变化的往往是桌椅的颜色,“黑板加粉笔”
的传统课堂模式依然不变。
这次慕课的出现很可能是一个革命性的契机。
慕课与以往的网络学院有着本质的区别,与网络公开课的区别也很大。
上网络学院是有条件的、封闭的,慕课则无门槛要求,是开放的。
网络公开课的本质是教育资源库,是课程资源提供者,并不组织教学,不会给学习者以证书评价,而慕课不仅提供免费资源,而且实现了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全程参与。
学习者在这个平台上学习、分享观点、做作业、评估学习进度、参加考试、得到分数、拿到证书,是一个学习的全过程。
在过去的公开课学习中,除了学习者自己,没有人能知道他学了什么,但是慕课不仅让别人看到学习者学了什么,还能记录其学习过程,评价其学习情况,检验其准确掌握知识的程度。
慕课更符合学习的一般规律——学习者主动选择学习内容,学习过程中有辅导和交流,学习之后的效果由第三方检验,进而让社会认可学习者的知识水平。
慕课将改变知识传播的原有方式,引发教育领域的一场重大变革,这种变革不仅仅是教学工具的革新,更是教育全流程的再造,甚至是对国家教育主权的挑战。
(二)文化侵蚀之忧
2013年9月21日,在《世界大学新闻》(UyWorldNews)总第288期,凯伦·麦格雷戈(KarenMacGregor)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叫《文化帝国主义?慕课在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中推波助澜》(CulturalImperialism?MOOCsMakeWavesiionWorldwide)。
凯伦·麦格雷戈在肯定慕课在教育公平上的贡献的同时,也提出由于目前的慕课更多的是西方文化主导的英语世界中的课程,这显然无形中会将非英语的、发展中国家排斥在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