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按照北京大学的设想,学生修读这些课程,利用这些学分参加自主招生考试被录取后,将可以减免学分。
除了在校学生来上课,不少职场人士也通过在线课堂充电。
在学堂在线的首页上可以看到肖星教授的《财务分析与决策》这门课程已经有超过10万名学生报名,并且很多人都是职场中人。
学堂在线植根于清华大学这块“试验田”
,可以把慕课这种换式在高校的教育体系内应用得更加深入,把线上和线下全面打通,在高校教育体制内逐步单点突破,这要比单纯的在线课堂意义更为深远。
(四)力争政策与市场双赢
刚刚起步的学堂在线同样面临“钱”
的问题。
教育不可能是免费的,在线教育也需要做到政策与市场的双赢。
清华大学为第一批上线的5门慕课课程重新编写了教案,组织国内一流的影视制作团队拍摄。
例如,《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一课,很多都是深入全国各地博物馆、考古现场进行实地教学,学生可以通过慕课看到平时难得一见的文物,这些也意味着这门课花费了很多钱。
2014年上半年,教育部曾召开了一个内部会议,为了鼓励高校发展慕课,拟对每所“985”
高校拨出300万元专项资金。
如此推算,国家在慕课上的一次性投入不低于1亿元。
但是从高校层面讲,数百万元的资金对于慕课来讲无疑是杯水车薪,因此高校自己也在拨出相关经费。
一门慕课的制作成本,有的高达数十万元,上百万元的慕课也屡见不鲜,清华大学的《中国建筑史》课程的累计投入就达200万元,这还不包括名师的费用。
这个时候需要的就是开启慕课巨大的体制外商机,对学堂在线进行商业运作。
其实国外已经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优秀的经验,如Coursera和Udacity等慕课巨头虽然都有名校背景,但都是商业化运作。
目前,国内的慕课还都是以国家或高校等“体制内”
的力量来推动,国内尚未出现如Coursera、Udacity这样重量级的慕课平台。
我们知道,美国慕课平台不论开始是公益性的,还是营利性的,现在都开始转向采用营利模式来运营慕课平台,中国高校在这方面的能力是非常欠缺的。
然而,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好的课程没有好的运营和机制,是不能长期良性发展的。
学堂在线具有巨大的商业前景,只有解决好营利问题,完善运营机制,才能够在国内迎来更好的发展。
2014年年底,学堂在线平台宣布完成1500万美元的A轮融资,投资方是红点创投。
此次投资是红点创投在在线教育领域投出的第一单。
红点创投作为业界最成功的投资公司,其涉足项目一直为外界关注。
此次进军在线教育领域,首笔资金投给慕课项目,意味着中文慕课未来可能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作为中文慕课的正规军,手持教育部盾牌的学堂在线将对传统高等教育体系产生划时代的意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